程美東:抗美援朝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升華

習近平總書記在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氣昂昂,向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繼續奮勇前進!”。的的确确,在新時代我們需要繼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用這個偉大的精神來鼓舞我們的士氣、凝聚我們的力量、激發我們的鬥志、增強我們的智慧,以此來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進步、繁榮!

一、抗美援朝精神體現、升華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價值取向。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價值取向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時間内曆經磨難,飽受戰争、分裂之苦,經曆無數天災人禍、數次亡國之痛,但最終我們卻能夠走出一次次災難,不斷創造新的輝煌,就是始終堅持在高尚的民族道德文化信念之下團結一緻、頑強拼搏、絕不屈服、永遠向上的民族精神取向!正是有這樣的民族精神取向,我們的發展才綿延不絕、浴火重生、不斷超越。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的英勇氣概,追求光明、幸福生活的堅定意志,弘揚正氣、崇敬英雄的社會風尚 ,天下一家的集體意識,戰天鬥地、不怕邪惡的積極入世态度,愛好和平、崇尚大同的社會理想…..這些都具體地展現出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價值取向。

習近平總書記對抗美援朝精神有非常集中的概括:“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這個精神體系不僅是對上述中華民族精神的價值取向的繼承,在很多方面有所升華。這種升華集中體現在愛國主義的情懷更加深厚、愛國主義的行動驚天動地,英雄主義精神因為志願軍的壯烈犧牲而更加渾厚,  堅定意志因為革命的深深信仰而更加自信、樂觀,天下一家的集體意識由于無私援助朝鮮革命而提升到現代性的無産階級國際主義水平。一場抗美援朝戰争,表面上是打出了國威、軍威,深層次是打出了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威風!

二、 抗美援朝精神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内容。

抗美援朝砥砺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有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曆史風骨,董宣、嶽飛、史可法、林則徐….,他們是我們曆史上民族風骨的代表,抗美援朝把這種風骨發揚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新高度。抗美援朝前夕,中美之間國力存在着天地一般的懸殊。1950年美國的鋼産量為8772萬噸,中國僅為60萬噸;當年美國的工農業總産值為2800億美元,中國則為人民币446億元(折合美元100億,當時的彙率比)。美軍一個軍擁有火炮1428門,汽車約7000輛,坦克430輛,而我軍75毫米以上火炮僅有198門,汽車約120輛。美國當時投入到朝鮮戰場上的飛機總共有各型作戰飛機1200餘架,美軍飛行員經驗比較豐富。而當時的中國空軍隻有的兩個殲擊航空兵師、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共有各型作戰飛機近200架,飛行員經驗嚴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關于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交手,就是我們不願屈服于美國為首的勢力對于鄰幫社會主義國家朝鮮的的侵略,就是反抗列強的強權。抗美援朝可以說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主動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最深刻的展示!

抗美援朝空前地彙聚了萬衆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在抗美援朝期間,從城市到鄉村,從大學教授到農民,從首都北京到邊疆村寨,從解放軍指戰員到文藝演員,從人民領袖到村民,從耄耋老人至少年兒童,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同仇敵忾,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的能量化為粉碎敵人的火焰。一分錢,一斤米,一塊布,一塊鐵……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藝的獻藝…..五億多中國人從來沒有那麼團結過、自信過、戰鬥過,正是有了這樣的萬衆一心、戮力同心,我們才形成了密不透風、堅不可摧、牢不可破的民族力量,我們才能在物質條件極其低下的情況下還能取得巨大的勝利。這個事實告訴我們,隻要我們堅持正義的原則,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就能團結一緻;隻要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團結一緻,就一定能無往而不勝!

抗美援朝鍛造了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抗美援朝戰争是極其殘酷的,甚至可以說很多方面達到了人類戰争的極限。冰天雪地中志願軍官兵單衣單褲、甚至整個連隊被凍死;被燃燒彈點燃衣物的邱少雲忍受劇痛,雙手指頭把土刨出了深深的坑卻一聲不吭直至壯烈犧牲;面對成群的敵人,楊根思雙手抱起炸藥包沖向敵群與敵人同歸于盡;黃繼光身負重傷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陣地的機槍口,為後續部隊的沖鋒消除了障礙……..這些鮮活個體生命的消逝是為了延續和升華我們的民族,是中華民族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的生動展示!有了這樣的血性,我們的民族永遠不可欺、永遠不會敗!

抗美援朝激發了守正創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抗美援朝能夠取得偉大的勝利,固然與我們的志願軍指戰員的勇氣、志氣、血性有關,與我們民族的智慧也密切相關。我們的志願軍不是隻會打惡仗、狠仗的莽撞匹夫,而是朝氣蓬勃、活力四射、頭腦靈活、智勇兼備的現代軍人。在戰争中,他們創造了迂回戰、坑道戰、班組戰、夜戰等等無數的奇迹妙方,與敵人鬥智鬥勇,湧現出一批充滿智慧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孤身擒獲63名戰俘的劉光子、“登高英雄”楊連第、“冷槍冷炮運動”神槍手張桃芳,打不爛的鋼鐵運輸線……..這些都是志願軍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中華民族精神是曆史上不同時期優秀中華兒女所共同創造的精神文化,是中國人民在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類社會的過程中積累的共同的民族情感、民族認同的自然結晶。抗美援朝無疑是這個漫長曆史中的一個事件而已,但是由于它是近代中國第一次主要依靠自己力量打敗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使之不僅在武力上獲得了近代以來中國面對西方國力最強的國家的第一次勝利,更使得中國人在國家制度、民族優勢、戰略戰術、軍事素質等方面都獲得了巨大的自信,從而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得中華民族精神在充分吸取開放世界的營養成分後得到了升華!

三、 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時代中國依然熠熠生輝。

70載過去,抗美援朝的硝煙已經化為曆史的陳卷,抗美援朝英雄的鮮血已經融化在東北亞70年相對和平的山川河流中,但抗美援朝精神卻不會因為曆史的前進而褪色,她會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曆史的豐碑上,在新時代它依然熠熠生輝!

在新時代我們依然要大力弘揚抗美援朝所内涵的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業,我們還需要爬坡過坎、攻堅克難,還必須要曆經艱辛、付出勞動 。沒有愛國主義的激勵,我們很難能夠形成共識、結成戰鬥的團體,如果我們的人民、我們的民族始終保持抗美援朝時期那樣濃烈的愛國情懷,14億中國人民所凝聚的力量必然震天動地、無堅不摧,14億中國人民的智慧會化為改天換地的偉大創造實踐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還會有什麼樣的困難不能夠解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偉大任務一定會勝利實現!

在新時代我們依然要弘揚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隻有如此,新時代才能形成你追我趕、勇攀高峰的幹勁,才能形成戰天鬥地、攻堅克難的堅強鬥志, 才能彙聚成貫通天地的精氣神,才能敢于孜孜以求偉大的目标且無往而不勝!

在新時代我們需要繼續弘揚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隻有形成了這樣的革命樂觀主義,我們才會保持高昂的精神狀态,才能處變不驚、遇事不亂、遇亂不潰,才能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始終堅守堅定的信念。

在新時代,需要繼續弘揚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對革命忠誠是無産階級政治道德的内在要求,也是一般公民對于國家和社會的一種責任。沒有了對于民族國家的忠誠意識,就不可能産生真正的奮鬥意識,就不可能産生頑強的鬥志,就不可能最大化地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就不可能奮不顧身地挑戰困難。一句話,一個人沒有了忠誠,就不可能對社會和國家産生積極的作用。保持革命忠誠,需要政治修養的涵育,更需要道德自律,而不能是随心所欲。

在新時代,我們需要激勵弘揚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是無産階級革命的基礎,沒有國際主義,很容易被各個擊破,就很難在全球形成壓倒性優勢, 共産主義事業就可能被絞殺。我們必須要一如既往地發揚國際主義精神,堅決支持世界和平和正義力量,堅決反對一切踐踏世界和平和正義的勢力!

新時代雖然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但抗美援朝精神永遠不會過時,精神永遠熠熠生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氣昂昂,向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繼續奮勇前進!”我們要深刻領會總書記的這個要求,在新時代繼續發揚光大抗美援朝精神,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

 

作者信息:程美東,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基地負責人兼首席專家

 

文章以《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為題,部分刊載于《中國教育報》2020年11月12日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