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來斌:列甯帝國主義論之價值澄明的三重維度
[内容提要]列甯帝國主義論的價值問題,是近年國内外學界探讨的熱點,也是各種争議的焦點,亟待我們做積極回應。列甯帝國主義論的重大價值可以在理論、曆史和現實三個維度得到透徹的澄明:它在科學回答時代問題的過程中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的“列甯路徑”,在批判地考察霍布森、希法亭、考茨基等人帝國主義理論中實現了理論超越,彰顯了重大的理論原創性;它在整體推進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列甯主義階段、指導十月革命奪取勝利的過程中發揮了理論基礎作用,是中國共産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高度重視的幹部必讀經典,發揮了重大的曆史影響力;它的理論内核在深刻揭示當代資本主義的壟斷本質、基本矛盾、曆史趨勢等方面依然有效,具有強大的現實解釋力。
[關 鍵 詞]列甯主義;帝國主義論;價值澄明
一、引言:亟待回應的熱門議題
近年來,人們對列甯帝國主義論的關注熱度持續不減。其中,在列甯帝國主義論的理論價值問題上,國内外學界存在歧見。
(1)列甯帝國主義論是否具有理論貢獻?這個看似不成問題的問題,近年來引起的讨論卻不少。其中,英國學者安東尼·布魯厄否定列甯帝國主義論的理論貢獻,認為它“來源于希法亭、布哈林和霍布森”,“沒有為帝國主義理論增添多少東西。”[1](p118)對此,美國學者詹姆斯·布勞特表達了不同意見,認為這一理論超越了希法亭、霍布森等人的理論,“顯然具有原創性”。[2](p382-393)國内學者在此問題上普遍持肯定态度,其中,有學者指出,“列甯帝國主義論通過對資本主義曆史邏輯和運動規律進行實證分析,從批判邏輯、解釋邏輯和建構邏輯層面,實現了理論與思想的升華,具有獨具特色的理論原創性。”[3]可以說,這種觀點較具代表性。當然,有學者在表明肯定态度的同時提出,“長期以來,人們過分誇大了列甯帝國主義理論的獨創性”,蘇東和我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界一直将其“奉為馬克思主義關于現代資本主義理論‘空前絕後’的經典文本。”[4]
(2)列甯帝國主義論在曆史上發揮過怎樣的作用?就它對列甯主義的影響而言,肯定者認為,“列甯的全部事業的基石就是帝國主義理論。”[5](p128)而質疑者提出,“盡管它享有很好的聲譽,但是這絕不意味着《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是列甯的最有說服力的著作。”[6](p134)就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影響而言,肯定者認為,它為一國特别是落後國家發動社會主義革命提供了有力解釋。[7](p3119-3123)有學者則主張分時段來看,“在某種意義上,這本小冊子沒有影響馬克思主義者在戰争期間的争論,也沒有在第二國際的分裂中起任何作用。但是,在其後的70年中,它對馬克思主義者關于資本主義看法的形成,卻具有決定性的影響。”[6](p134)
(3)列甯帝國主義論是否可以解釋當代資本主義?肯定者認為,“無論在形式上發生怎樣的變化,帝國主義的壟斷實質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壟斷依然是當代資本主義的主要形态,金融資本仍舊支配其全部經濟生活。”[8]從這種意義上說,列甯帝國主義論對當今時代仍然具有重大意義。有質疑者提出,列甯的分析框架在1914-1945年始終是有效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勢變化削弱了其當代解釋力。[9](p29-46)希法亭、列甯等人以民族國家為基礎的分析框架,已經不适用于跨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新形勢。[10](p316-328)此外,還有學者認為,列甯帝國主義論總體上基本正确并且符合當時的曆史條件,但這一理論過分強調了資本主義的腐朽和停滞,忽視了資本主義的自我調節功能;過高估計了無産階級的革命力量,而忽略了社會改良的作用。[11](p134)總之,列甯帝國主義論的價值問題是近年來國内外學術界讨論的熱門話題。鑒于這一問題引起關注的廣泛性和當前存在的争議性,我們認為有必要做一點理論回應。
二、價值澄明維度之一:列甯帝國主義論的理論原創性
考察一種理論的原創性,應該将之與前人和他人的有關理論作比較。從這種意義上說,隻有将列甯帝國主義論放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資本主義社會形态理論史之中,才能得出正确的結論。
1.在科學回答時代之問過程中開拓“列甯路徑”
在資本主義社會形态理論史上,《資本論》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1867年問世的《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被譽為‘工人階級的聖經’。”[12](p3)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基本矛盾,是在自由競争充分展開的基礎上産生的。在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後,面對着資本主義發展的新情況,如何對時代的本質及無産階級的出路等時代之問作出科學回答,成為當時擺在馬克思主義面前的重大課題。希法亭是當時馬克思主義陣營内較早研究帝國主義問題的理論家,他在《金融資本》中對資本主義最新發展的經濟現象進行了深刻分析,但是由于在方法論上受德國曆史學派的影響,其思想貫穿着流通決定論的錯誤。[13](p70-71)較之希法亭而言,考茨基的帝國主義理論則在錯誤的道路上滑得更遠。因此,運用《資本論》的方法論,對壟斷資本主義進行科學分析,這個任務曆史地落到列甯的身上。
在此前與第二國際機會主義者進行理論鬥争的過程中,列甯就潛心研究唯物辯證法,着力提升自己的辯證思維能力。在列甯看來,《資本論》不隻是将人類社會一般規律運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結果,它還蘊含着分析曆史、理論與現實的深刻邏輯。“雖說馬克思沒有遺留下‘邏輯’(大寫字母的),但他遺留下《資本論》的邏輯,應當充分地利用這種邏輯來解決這一問題。”[14](p290)那麼,《資本論》的邏輯究竟是怎樣的?概而言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首先透過各種錯綜複雜的現象,抽象出“商品”這一邏輯起點,然後從商品的内部矛盾入手、以“剩餘價值”作為核心範疇,揭示了“資本”的本質及其運動規律。經過認真的方法論準備,列甯對《資本論》的邏輯有深切的把握。1915年,他在《黑格爾辯證法(邏輯學)的綱要》中說:“開始是最簡單的、最普通的、最常見的、最直接的‘存在’:個别的商品(政治經濟學中的‘存在’)。把它作為社會關系來加以分析。兩重分析:演繹的和歸納的,——邏輯的和曆史的(價值形式)。”[14](p291)這一論述,表明了列甯對《資本論》邏輯的深刻把握。那麼,列甯是如何運用《資本論》的邏輯來研究帝國主義問題的呢?他主要是“根據無可争辯的資産階級統計的綜合材料和各國資産階級學者的自白,來說明20世紀初期,即第一次世界帝國主義大戰前夜,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在其國際相互關系上的總的情況”[15](p577)。列甯科學運用唯物辯證法,緊緊圍繞“壟斷”這個核心範疇,通過“研究帝國主義的經濟,分析這個‘變速箱’的各個組成部分,把握走向滅亡的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最後階段——的全世界情形”,在此基礎上認識帝國主義時代的政治問題,進而“更加深入地研究一般的特别是俄國的争取社會主義的鬥争應該用什麼形式來進行的問題。”[16](p288)
總之,在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列甯創造性地運用《資本論》的理論和方法,深刻論證了帝國主義的壟斷性、腐朽性、過渡性,科學預測到偉大社會主義革命的到來,為俄國在帝國主義時代進行無産階級革命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回答了馬克思、恩格斯不曾遇到過的新的時代問題,“創立了以資本集中為始基範疇、以壟斷為核心範疇的關于帝國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這是繼承和創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列甯路徑’。”[17]
2.在批判霍布森等人的理論錯誤過程中實現理論超越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的新發展,引起了各方面的普遍關注,并催生出各種各樣的帝國主義理論,其中霍布森、希法亭、考茨基等人的理論較為流行。正是在對這些理論家的帝國主義理論進行批判性考察的過程中,列甯體現出獨到的理論智慧,實現了重要的理論超越。
(1)深刻分析帝國主義産生的根源。現代帝國主義為什麼會在19世紀末産生?對于這個問題,霍布森給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答案。他認為,帝國主義的産生與資本主義發展所導緻的生産過剩和資金過剩有關,“過多産品無法銷售引起的周期性貿易衰退是這場運動的經濟根源。”[18](p79)希法亭敏銳注意到金融資本這一當時資本主義發展的最新現象,但是,他未能揭示壟斷在金融資本形成的作用,而是陷入流通決定論,沉醉于“探索那種作為資本主義信用最終取得對社會進程的統治的力量,如何由流通本身中成長起來的秘密。”[19](p57)考茨基将工業地區與農業地區的矛盾視為帝國主義産生的原因,将帝國主義歸結為“資本主義工業民族在不斷擴大同它有交換關系的農業地區的意圖”的表現。[20](p12)
針對這些思想錯誤,列甯展開了深刻的批判。在他看來,霍布森不敢承認帝國主義與壟斷的内在聯系,因此,他對帝國主義的批評隻能是“一種‘天真的願望’”[15](p672);不能像希法亭那樣囿于貨币和信用問題兜圈子,必須從生産集中和資本集中出發揭示金融資本的成因;考茨基錯誤地将帝國主義理解為工業資本發展的産物,而實際上帝國主義雖然同工業資本的發展有關,但是,“帝國主義的特點,恰好不是工業資本而是金融資本。”[15](p653)在深刻批判的基礎上,列甯明确揭示了帝國主義産生的根源——“自由競争産生生産集中,而生産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導緻壟斷。”[15](p588)
(2)深刻揭示帝國主義的經濟實質。霍布森将帝國主義定位為“專制政治的擴張”,即一種對外政策。他批評這種公共政策是一種出于自私自利的“卑鄙選擇”,它激發了國家身上遺留的動物生存競争的野蠻和貪婪獸性,而“放棄了追求内在高尚品德的努力”。[18](p322)希法亭将帝國主義看作資本主義發展的最新階段,是資本主義内在矛盾合乎規律發展的結果,這是他的敏銳之處。但是,他的流通決定論影響了他對帝國主義的科學理解。考茨基否認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階段,而将其視為一種特殊類型的資本主義政策,即一種與自由貿易相對應的政策——“帝國主義是高度發展的工業資本主義的産物。帝國主義就是每個工業資本主義民族力圖征服和吞并愈來愈多的農業區域。”[20](p2)
列甯對上述錯誤分别進行了批判。他反對霍布森停留在現象層面對帝國主義所作的政策界定,主張透過現象看本質,強調要牢牢抓住帝國主義的經濟實質。他指出希法亭金融資本定義的片面性,“就在于它沒有指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即生産和資本的集中發展到了會導緻而且已經導緻壟斷的高度。”[15](p612)列甯深刻指出,考茨基将帝國主義的政治同它的經濟割裂開,把兼并解釋為金融資本“比較愛好的”政策,這樣一來,就掩蓋了帝國主義的深刻矛盾,就滑向了資産階級改良主義。在理論批判的基礎上,列甯有針對性地從基本特征、特殊階段、世界體系等不同方面界定了帝國主義。其中,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是他給出的最簡潔、最通俗的帝國主義定義。
(3)科學研判帝國主義的發展趨勢。霍布森批評帝國主義擴張政策,譴責“占有者”階級的貪婪,希望改變“狗占馬槽”這種“經濟分配錯謬”[16](p85),但又不敢觸及帝國主義的經濟基礎,因而寄希望于社會改良。作為和平主義者,霍布森厭惡戰争,幻想着國際帝國主義“歐洲聯邦”的前景。考茨基認為經過世界大戰以後,各民族争取獨立的鬥争日益高漲,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相互争霸的政策難以為繼,為此他勾勒了“超帝國主義”的藍圖。相比之下,希法亭認識到金融資本家在經濟上的壟斷地位必然導緻其在政治上的反動統治,進而必然激起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的反抗,因此,“無産階級對金融資本的經濟政策、對帝國主義的回答,不可能是自由貿易,而隻能是社會主義。”[19](p425)
列甯深刻指出,帝國主義在政治上引起的全面的反動和民族壓迫的加強,催生了20世紀初期反對帝國主義的小資産階級民主派反對派。霍布森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不從根本上改變帝國主義的經濟基礎,寄希望于“占有者”階級的道德覺悟,這種“用改良主義的方法修改帝國主義的基礎不過是一種欺騙,是一種天真的願望。”[15](p671)對于考茨基的“超帝國主義”理論,列甯指出這是一種以科學性和國際性僞裝起來的社會沙文主義理論,從理論來源上講就是此前霍布森稱作“國際帝國主義”的那個東西。在列甯看來,考茨基的這種理論往往打着馬克思主義的招牌,“現在已成為對工人的最大的欺騙和妨害工人運動的最大的障礙了。”[15](p504)對于希法亭預測的社會主義發展前途,列甯毫無疑問是贊同的。當然,僅僅在理論上指出這種前途是不夠的,關鍵在于要在實踐中為此展開不懈的鬥争。就此而論,列甯在理論的徹底性和革命的堅定性上無疑超越了希法亭。
列甯曾經評價說,馬克思将既有的思想建樹“都放在工人運動中檢驗過,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從而得出了那些被資産階級狹隘性所限制或被資産階級偏見束縛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結論。”[21](p284-285)毫無疑問,列甯帝國主義論正好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列甯認真研究霍布森、希法亭、考茨基等人的帝國主義理論,借鑒吸收了霍布森關于帝國主義寄生性和腐朽性、希法亭關于資本主義發展新階段等分析中的合理觀點,深刻批判了他們在帝國主義的産生根源、經濟實質、曆史趨勢等方面的錯誤觀點,得出了霍布森因為小資産階級的、希法亭因為調和主義的、考茨基因為機會主義的狹隘或偏見所不能得出的科學結論。
三、價值澄明維度之二:列甯帝國主義論的曆史影響力
從曆史影響力方面評價列甯帝國主義論的價值,可以從它對列甯主義、對俄國革命、對中國革命乃至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等多個方面展開。
1.帝國主義論之于列甯主義的意義
對于這個學界存在歧見的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從斯大林等人的有關論争中得到一些啟發。斯大林曾說,“叙述列甯主義就是叙述列甯在他的著作中所加進馬克思主義總寶庫的、因而自然和列甯的名字分不開的那些特别的和新的貢獻。”[22](p184)應該說,這一觀點至今看來也是能夠成立的。那麼,當時蘇聯是如何叙述列甯主義的呢?衆所周知,斯大林在這個問題上公開抨擊過季諾維也夫。後者曾經做過如下的界定:“列甯主義是帝國主義戰争時代和在一個農民占多數的國家裡直接開始的世界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22](p396)斯大林毫不客氣地指出,季諾維也夫這樣做,是把俄國的落後性、農民性放到列甯主義的定義中去,結果片面強調了俄國的特殊性。因此,斯大林明确給出了自己的界定:“列甯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産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确切些說,列甯主義是無産階級革命的理論和策略,特别是無産階級專政的理論和策略。”[22](p185)對比兩人的定義不難發現,雖然兩人強調的列甯主義的重點有不同——季諾維也夫強調民族性,斯大林強調國際性,但是,兩人的定義中都有一個關鍵詞——帝國主義。由此可見,兩人都很看重關于帝國主義時代之于列甯主義的重大意義。當然,兩人的定義都帶有曆史的印記和各自的偏頗。值得注意的是,在《論列甯》《論列甯主義基礎》《論列甯主義的幾個問題》等論著中,斯大林在分析列甯主義的理論貢獻時,他都将帝國主義論放在開始的理論基礎部分予以闡釋。
有國内學者提出,“在列甯主義理論體系中,他關于‘講求實際’的理論、關于各國的社會主義道路有特殊性的理論、關于帝國主義時代的理論,屬于基礎性理論,反映了列甯主義的方法論。”[23]對于這一觀點,我們表示贊同,同時認為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探讨,還可以适當突出帝國主義論的基礎地位。關于帝國主義研究的重要性,列甯在《為尼·布哈林<世界經濟和帝國主義>一書寫的序言》中有過分析,他說:“在研究當代資本主義形式變化的經濟科學領域中,帝國主義問題不但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而且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問題。”[24](p140)就此而言,尼爾·哈丁說的也許不無道理——相對于那些社會主義改良主義者而言,“列甯幾乎獨自複興了一種作為革命性理論和革命性實踐的馬克思主義;列甯的全部事業的基石就是帝國主義理論。”[5](p128)
2.帝國主義論之于十月革命的影響
十月革命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發生的,其理論準備是豐富的,其中,一國勝利論是其直接的理論指導,帝國主義論則是其堅實的理論基礎。在這個問題上,一國勝利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帝國主義論、十月革命等,構成一個邏輯鍊條。在19世紀50年代前後,馬克思、恩格斯根據世界曆史、世界市場的發展狀态,曾經設想社會主義革命首先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取得勝利。那麼,在帝國主義戰争爆發的情況下,俄國革命道路有無可能表現出新的特點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列甯就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争為國内戰争”的口号。他加緊研究帝國主義問題,希望以此指引俄國革命。在研究過程中,列甯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發展規律,提出了社會主義一國勝利論。這一思想突破首先是在1915年的《論歐洲聯邦口号》中實現的,繼而在1916年的《無産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中得到進一步發揮。列甯的有關分析表明,新興帝國主義國家的跳躍式發展和老牌帝國主義發展的相對滞後,造成了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因而使得帝國主義戰争不可避免;而戰争又使帝國主義國家受到嚴重削弱,因而在帝國主義鍊條上出現“薄弱環節”,這就使社會主義革命在一個或者幾個國家内獲得勝利成為可能。其中的邏輯鍊條大緻可以概括如下:帝國主義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一國勝利論®十月革命。
也許有人會說,列甯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是1916年寫作、1917年問世的,它怎麼為此前的一國勝利論提供理論支撐?事實上,列甯關于帝國主義問題的研究經曆了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大緻經曆了一個從關注資本主義發展新現象到深入這種新現象背後的本質、從闡發帝國主義的個别特征到逐漸概括帝國主義的基本特征的認識發展過程。在1895-1913年寫作的一些著作中,列甯對帝國主義問題有過一些零星片段的論述,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帝國主義的某些特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為了從經濟實質上評價戰争的性質及其根源,列甯加緊了對帝國主義問題的研究。《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既是這一發展過程最後的理論升華,也是列甯集中精力系統研究的科學結晶。這表明,研究列甯帝國主義論,在文本上不應囿于《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而應将該書和其他相關文章看成一個理論整體。[2](p382-393)以這樣的角度來看,我們就不難理解帝國主義論對一國勝利論的理論支撐作用。
3.帝國主義論對中國黨員幹部的廣泛影響
1900年前後,“帝國主義”這一術語由西方傳入中國。那時候人們對“帝國主義”的理解基本上是傳統意義上的,将其大緻等同于殖民主義、民族主義。中國民衆對“帝國主義”、“打倒帝國主義”等術語的認知,是随着列甯帝國主義論在中國的傳播而趨于正解、逐漸加深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甯主義。《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由此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在中國産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對此,我們可以從它在黨員幹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學習中的地位略加考察。
重視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學習,始終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在1938年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系統闡述了努力學習馬列主義的極端重要性。但是,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經典著作那麼多,黨員幹部各項工作任務重,如何有效推進他們的經典著作學習呢?毛澤東親自關心篇目選擇問題。在延安整風過程中,中央組織出版了“幹部必讀”系列書籍,《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被列入其中。1949年3月,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期間,毛澤東再次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性,并将全黨幹部必讀的馬列原著增加為12本,其中就有《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新中國成立以後,面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中央規定了嚴格的幹部學習制度。1963年7月,為了總結前一階段的經驗教訓、不斷提高幹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毛澤東強調:黨的高中級幹部要擠出時間閱讀一些馬列主義著作。同年底,中共中央宣傳部向中共中央呈送了關于組織高級幹部學習馬恩列斯著作的請示報告及供幹部選讀的30本著作目錄。其中,《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再次被列入目錄。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大力倡導全黨加強理論學習。他嚴肅批評将毛澤東思想和馬克思列甯主義割裂開來的現象,強調任何理論問題都有一個本源的問題。“當然,對于帝國主義的論述,毛澤東同志有發展,例如關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的論斷。但是,《資本論》和《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已經把關于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基本的理論問題解決了。”[25](p28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原原本本地、原汁原味地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經典著作。他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專門提到“列甯寫的《帝國主義論》”[26](p19)。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指出:“共産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12](p26)列甯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作為經久不衰的幹部讀本,對于黨員幹部夯實理論素養、提高政治辨别力、指導實際工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從一個側面彰顯了它的中國意義。
四、價值澄明維度之三:列甯帝國主義論的現實解釋力
探讨一種理論是否具有時代性、現實性,首先應該有一個标準。如果标準不一,答案自然不同;如果缺少标準,難免各說各話,争論實際上沒有意義。在我們看來,研判一種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的時代性,大緻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衡量:時代是否發生了根本變化,理論針對的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理論提出的基本思想還管不管用。以此來衡量列甯帝國主義論,可以得到如下分析。
1.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仍然是壟斷
列甯所處的時代,世界資本主義總體上處于自由競争向壟斷轉變基本完成的時期,是帝國主義戰争爆發、無産階級革命迎來有利時機并能在個别國家取得勝利的時期,也是世界在局部地區開始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時期。時至今日,盡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列甯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曆史時代。”[27](p66)從世界範圍看,今天是資本主義進一步向國際壟斷發展、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并存、資本主義仍然占據優勢的時期。全球化資本主義、國際壟斷資本主義、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等,是人們對當代資本主義的稱謂。盡管具體叫法不一,但是這些都反映了當代資本主義仍然是壟斷資本主義這一事實。無論當代資本主義在具體形态、個别特征上怎麼變,但歸根到底并未改變壟斷這一基本特征和經濟實質。相反,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壟斷的勢頭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在不斷增強。從牙膏、香皂等簡單生活必需品,到手機、電腦等電子産品,再到大飛機這樣的航空産品,長期在全球處于壟斷地位的都是少數幾家國際品牌。可以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發展趨勢日益增強。正是從這種意義上,埃及著名學者阿明指出,“當前的世界體系(‘帝國’)并沒有減少帝國主義的色彩,反而比過去更具帝國主義色彩。”[28]總的來看,以小時代和大視野分别來看,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同列甯所處的時代相比,既有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也有相對不變的地方。[29]評判列甯帝國主義論的時代價值,必須把握世界資本主義之變與不變的辯證邏輯。
2.帝國主義的基本矛盾沒有得到解決
既然當代資本主義仍然是壟斷資本主義,那麼,它就不可能克服帝國主義所固有的基本矛盾。當前,無産階級和壟斷資産階級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和殖民地附屬國人民之間的矛盾等各種矛盾交織,并且表現出特殊而複雜的樣态。“99%反對1%”、西方大國之間的貿易摩擦、美國對一些拉美國家的封鎖與制裁,等等,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各種景象對此給予了充分證明。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決定了帝國主義侵略和擴張的本性。盡管近幾十年世界上沒有發生大規模戰争,但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沒有放松對世界的控制。從世界範圍來看,列甯所描述的狀态依然存在——“資本主義已成為極少數‘先進’國對世界上絕大多數居民實行殖民壓迫和金融扼殺的世界體系。”[15](p578-579)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帝國主義改變了過去以武力手段為主的策略,轉而采取以經濟援助為誘餌,軟硬兼施地利用顔色革命、民主輸出、軍事威脅等多種手段,誘迫發展中國家落入其陷阱,實現其國際壟斷統治的目的。從一定意義上說,近年來國際上流行的關于帝國主義的新提法、新概括,諸如生态帝國主義、文化帝國主義、意識形态帝國主義等,正是對這些現象的特殊反映。以此為主題的各種新的帝國主義理論也因此大為流行,它們在理論内容、表達形式、語言風格等方面與列甯帝國主義論有所不同,其中有的差異看似還不小,但是,它們大多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列甯帝國主義論的影響。
例如,近年來,美國學者戴維·哈維的著作《新帝國主義》頗為流行。哈維在該書中建構了一個新帝國主義的概念框架,解析了剝奪性積累。在哈維看來,資本主義何以能存活如此之久“實在是需要加以剖析的一個謎題”,列甯和盧森堡給出的答案在解決程度上雖然有限,但是他們“都認為帝國主義——全球空間生産和利用的一種特定形式——就是這個謎題的答案”[30](p52)。哈維通過分析權力的領土邏輯與權力的資本邏輯之間的相互關系來界定新帝國主義,認為它是“國家和帝國的政治”和“資本積累的分子化過程”相互融合的産物。從這些話語表達和分析框架來看,我們可以依稀辨認出列甯的身影。這表明,列甯帝國主義論所針對的時代課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即帝國主義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繼續加深,帝國主義的國際剝削依然存在并且采取了新的形式。
3.列甯帝國主義論的内核依然有效
判斷一個既有的理論是否“過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觀點認為,一切科學理論都具有内在的“硬核”部分、中間保護層的“輔助假說”部分以及外圍“證據”部分。判斷一個理論是否有效,主要看該理論内核的解釋力。[31](p56-57)據此觀點,縱觀《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及相關筆記、文章,我們不難發現:“壟斷”是其核心範疇,“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是其核心結論,唯物辯證法是其基本方法。隻要當代資本主義的壟斷本質不變,隻要壟斷資本主義必将朝着自己對立面轉化的辯證特性不變,列甯帝國主義論的内核就依然有效。
針對所謂列甯帝國主義論是否過時的質疑,鄧小平曾深刻指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對時代的分析……我們的觀點概括地說,列甯的論斷并沒有過時,帝國主義的特征沒有改變。”[32](p1562)“八九風波”之後,對于這個問題,陳雲也曾深刻指出,“列甯論帝國主義的五大特點和侵略别國、互相争霸的本質,是不是過時了?我看,沒有過時。……那種認為列甯的帝國主義論已經過時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非常有害的。”[33](p370)當然,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遷,當今世界的時代問題與列甯那個時候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不能苛求從他那裡得到解決問題的現成答案。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絕不能要求馬克思為解決他去世之後上百年、幾百年所産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列甯同樣也不能承擔為他去世以後五十年、一百年所産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的任務。真正的馬克思列甯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甯主義。”[34](p291)
五、結語:穿越曆史的思想光芒
在紀念列甯誕辰150周年這一特殊的曆史節點,重溫他的帝國主義論,感受其穿越曆史的思想光芒、永具魅力的邏輯力量,無疑是一件特别有意義的事情。
(1)理性對待關于列甯帝國主義論的不同評價。人們在列甯帝國主義論的價值問題上存在不同的看法,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關于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的評價,曆來都很複雜,往往難以取得一緻意見。這其中存在着評價的主體性問題,即評價者總是運用自己的評價标準去考量評價對象,總會帶着自己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帶着自己的需要、情感和興趣,并且依賴于自身的知識背景、專業素養和對象把握,因而評價的結果往往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情而異。對列甯帝國主義論的不同評價,既有學術觀點不同的因素,反映不同的專業角度、認識程度,也有一定的意識形态因素,反映不同的評價立場、價值取向。就此而言,我們必須有所區别,不能一概而論。對于學術上的不同看法,自然可以通過學術交流來砥砺切磋。對于意識形态上的不同取向,應該保持我們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列甯曾經引用一句著名的格言說:“幾何公理要是觸犯了人們的利益,那也一定會遭到反駁的。”對于那些按照資産階級意識形态标準來判斷馬克思主義理論價值的人,他們“對馬克思主義連聽都不願聽,就宣布馬克思主義已經被駁倒,已經被消滅。”[15](p1)在這個問題上,“也不能期望有别的态度,因為建築在階級鬥争上的社會是不可能有‘公正’的社會科學的。”[15](p309)對于那些對列甯帝國主義論的種種意識形态“審判”,我們自然也應該保持這樣的清醒。
(2)深刻認識列甯帝國主義論的重大價值。列甯帝國主義論具有多維的重大價值,理論原創性、曆史影響力、現實解釋力隻是其中的幾個認識維度。恩格斯在1883年9月緻考茨基的信中曾說,“一般說來,在所有這些範圍如此之廣和材料如此之多的科學研究中,要取得某些真正的成就,隻有經過多年的工作才是可能的……要把全部材料一下子掌握住,并用新的方法加以系統化,這隻有在充分加工之後才是可能的,否則像《資本論》這樣的著作就會是很多很多的了。”[35](p61)這段話是就《資本論》的研究而言的,在一定的意義上也适用于對列甯帝國主義論的評價。為了寫作《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列甯考查過多種文字出版的各種書籍、學術論文、報刊文章和統計資料,他的閱讀摘錄及思考形成了數十本讀書筆記。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列甯科學把握占有材料與運用材料、叙述方法與研究方法、邏輯嚴謹與表達通俗等方面的辯證關系,終于完成了寫作任務。不難想象,在廣泛搜集材料、認真研究材料、用新的方法加以系統化等環節中,如果缺少或弱化了任一環節,就不會形成這一科學研究的經典名篇。這也啟示我們,深刻認識列甯帝國主義論的重大價值,不僅要研究這一理論的思想和觀點,還要研究這一理論的邏輯和方法;不僅要研究這一理論的最終代表作,還要研究這一理論的形成史。從一定意義上看,時至今日,人們在觀察和思考當代資本主義問題時仍然不忘列甯帝國主義論,并不時拿出來公開讨論,最終态度無論是贊成或反對、維護或質疑,實際上都表明了它在思想史上的不可逾越性,這實則是其重大價值的另一種證明。
(3)讓經典文獻的思想光芒照亮現實。對待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既不能采取教條主義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實用主義的态度,“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26](p13)列甯在給帝國主義下定義時深刻認識到:“所有定義都隻有有條件的、相對的意義,永遠也不能包括充分發展的現象一切方面的聯系。”[15](p651)這表明,列甯并沒有把自己對帝國主義的分析看成最高認識、最終結論。堅持列甯帝國主義論的理論内核,同時根據當代資本主義新發展實現新的理論創造,無疑是對待列甯帝國主義論的正确态度。人類文明進步離不開科學理論的啟迪,讓經典文獻的思想光芒照亮我們的前路。
參考文獻
[1][英]安東尼·布魯厄.馬克思主義的帝國主義理論——一個批判性的考察[M].陸俊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03.
[2]J.M. Blaut,“Evaluating Imperialism”, in Science &Society,Vol.61,No.3,1997.
[3]姜安.列甯“帝國主義論”:曆史争論與當代評價[J].中國社會科學,2014,(4).
[4]姚順良.第二國際關于資本主義現代形态理論的當代審視——兼論列甯經典帝國主義理論的貢獻和缺陷[J].南京大學學報,2007,(1).
[5][英]尼爾·哈丁.列甯主義[M].張傳平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
[6][英]梅格納德·德塞.馬克思的複仇——資本主義的複蘇和蘇聯集權社會主義的滅亡[M].汪澄清譯,鄭一鳴校.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7]T.V. Sathyamurthy,“Marxism and Imperialism”,i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Vol. 32,No.49,1997.
[8]李景治.列甯帝國主義論與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J].社會主義研究,2016,(3).
[9]Prabhat Patnaik,“Lenin,Imperialism,and the First World War”,inSocial Scientist,Vol.42,Nos.7/8,2014.
[10]William I.Robinson,“Global Capitalism: The New Transnationalism and the Folly of Conventional Thinking”,in Science &Society,Vol.69,No.3,2005.
[11]劉維春.列甯帝國主義論的再理解[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12]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3]陳其人.帝國主義理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14]列甯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5]列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蘇]娜·康·克魯普斯卡娅.列甯回憶錄[M].哲夫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7]顧海良.商品範疇作為《資本論》始基範疇的整體闡釋及其意義——馬克思《第六章 直接生産過程的結果》手稿研究[J].經濟學家,2017,(10).
[18][英]約翰·阿特金森·霍布森.帝國主義[M].盧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19][德]魯道夫·希法亭.金融資本——資本主義最新發展的研究[M].福民等譯,王輔民校.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20][德]卡爾·考茨基.帝國主義[M].史集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4.
[21]列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2]斯大林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3]俞良早.重新認識列甯主義的科學體系[J].洛陽大學學報,2001,(3).
[24]列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5]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6]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8][埃及]薩米爾·阿明.帝國與大衆[J].段欣毅譯,國外理論動态,2007,(5).
[29]孫來斌.論“人類命運共同體”與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關系[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12).
[30][美]戴維·哈維.新帝國主義[M].付克新譯,吳默聞校,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31][英]伊姆雷·拉卡托斯.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M].蘭征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32]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下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33]陳雲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4]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作者簡介:孫來斌,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原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0年第3期,發表時個别地方略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