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列甯對俄國民粹派的批判要點分析

[摘  要] 列甯對俄國民粹派哲學方法論的批判要點,包括對抽象個人的理論起點、組合各社會形态優點的方法、結合主觀主義與宿命論的特點等方面的分析。列甯對民粹派經濟觀點的批判要點,包括對俄國資本主義沒有市場而缺少生命力的理論觀點、與經濟學說史上的西斯蒙第的聯系、與統計材料矛盾等方面的分析。列甯對民粹派烏托邦的批判要點,包括對村社化計劃的空想性、實現道路、與民主主義關系等方面的分析。列甯還批判了民粹派的社會根源,指出其本質在于小資産階級性。列甯的這些批判要點對我們認識當代西方右翼民粹主義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 列甯;民粹派;右翼民粹主義

 

今日右翼民粹主義席卷美歐,震驚全球。特朗普主張的“美國優先”和“讓美國再度偉大”的政策綱領,充斥着美國民衆利益至上的民粹主義意味。英國公投脫歐,且歐洲大陸上荷蘭、法國、意大利等國都有脫歐派遙相呼應,利用民衆不滿推進逆全球化的民粹主義色彩清晰可辨。如何看待右翼民粹主義在當代西方的興起?列甯對俄國民粹派的批判是我們必須加以繼承的理論遺産。俄國民粹派聲明其主張基于其人民立場。當代西方的右翼民粹主義具體主張不同于俄國民粹派,但聲稱自己具有人民立場則完全一樣。回顧列甯在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學說以及階級根源等方面對民粹派的批判要點,将為我們正确認識當代右翼民粹主義的興起帶來重要的理論啟示。

 

一、列甯對民粹派哲學方法論的批判要點

 

列甯對民粹派哲學方法論的批判,首先表現在對其理論起點的批判上。在民粹派看來,研究的出發點是個人,曆史是個人的創造物,認為隻有如此自己才是實在論者。曆史唯物主義進一步将個人看作社會關系的産物,再把社會關系與物質生産力聯系起來進行考察,那麼真正的出發點就成了物質生産。可是民粹派将自己看來合理的思想感情放在這些個人身上,事實上把某種意識形态當作了起點。曆史唯物主義與民粹派的人本主義分道揚镳的地方,就在于曆史唯物主義不将具有某種人性的個人作為起點,而是将現實的人看作其所處的社會關系的總和。“唯物主義的社會學者把人與人間一定的社會關系當做自己研究的對象,從而也就是研究真實的個人”,[1](P368)民粹派将想象的個人作為出發點,在理論起點上就陷入唯心主義。

 

列甯對民粹派哲學方法論的批判,繼而表現在對其組合各種社會形态優點這一方法的批判上。民粹派不能理解社會是一個有機整體,總幻想能夠“采納”各種文明中的優點組合成一個理想社會。例如民粹派就幻想把封建社會中的小土地所有制與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自由、平等、教育和文化組合起來,卻不懂得一種社會形态的經濟基礎決無可能嫁接上另一種社會形态的上層建築。列甯幽默地嘲笑民粹派的“可笑奢望”:“應當東拼西湊把好東西收集起來,正像果戈裡筆下待字閨中的小姐想把一個求婚者的鼻子安在另一個求婚者的下巴上面一樣。”[2](P477)

 

列甯對民粹派哲學方法論的批判,進而表現在對其方法論特點的批判上。民粹派将曆史唯物主義理解為宿命論,在必然性中看不到意志自由和個人作用的空間,結果隻能去否定必然性,以保留意志自由和個人曆史作用。這樣,民粹派的方法論就不能不帶有嚴重的主觀主義特點。其實曆史唯物主義不是宿命論,而是決定論基礎之上的能動論。一方面,“決定論思想确認人的行為的必然性,摒棄所謂意志自由的荒唐的神話”, [1](P129)另一方面,“決定論不僅不以宿命論為前提,而且恰恰相反,它為明智的活動提供基礎”。[1](P382)由于馬克思主義不将自由理解為脫離必然性的空洞意志,而是理解為對必然性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因此曆史唯物主義的特點結合了決定論和能動論。民粹派不能理解自由和必然的相互關系,對必然性做了宿命論理解後陷入了主觀主義。

 

列甯對民粹派哲學方法論的批判是對民粹派整個批判的基礎,而對民粹派經濟觀點的批判則是整個批判的重點。

 

二、列甯對民粹派經濟觀點的批判要點

 

民粹派的主要經濟觀點認為:由于大衆貧窮,資本主義沒有市場而缺乏生命力,因此俄國應該避開資本主義。“沒有市場這個說法是否認馬克思的理論适用于俄國的最主要的論據之一。”[1](P56)列甯早期的多數作品都圍繞此問題展開。《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副标題是“大工業國内市場形成的過程”,寫作目的就是要闡明“俄國資本主義的國内市場是怎樣形成的”。[3](P5)列甯對民粹派主要經濟觀點的批判要點有三:一是理論上說明價值實現問題,二是在經濟學說史上追溯到西斯蒙第,三是用俄國工農業的統計材料證明資本主義國内市場已然形成。

 

剩餘價值不能實現和與此相關的國外市場問題是民粹派經濟觀點的主要依據。在民粹派看來,既然大衆貧窮,同時資本家又不能消費掉全部剩餘價值,那麼國内市場就不能支持資本主義的發展;俄國又不可能獲得先發資本主義國家所具有的國外市場,于是俄國資本主義是沒有生命力的。列甯從資本主義的深度發展和廣度發展這兩方面分析了民粹派的理論錯誤。資本主義的深度發展能夠建立國内市場:通過分析社會擴大再生産圖式,列甯指出剩餘價值的主要出路是資本化,而非資本家的個人消費。資本主義正是在剩餘價值資本化、生産迅速擴張與人民群衆有限消費的矛盾中發展起來。按照民粹派的理解,生産直接受生活消費制約,那麼會始終存在市場不足問題;但是按照馬克思的解釋,生産可以通過生産消費擴張,間接地并且歸根到底地受生活消費制約,那麼生産過剩的危機就是周期性的,資本主義可以在周期性的痙攣中發展起來。“相反,如果從這個矛盾中得出結論說,資本主義必然經常産生過剩的産品,也就是說資本主義一般不能實現産品,因而不能起任何進步作用等等,那就是完全錯誤的了。”[4](P143)

 

民粹派關于資本主義需要國外市場,必然需要廣度發展的看法,是他們上述關于深度發展不能提供足夠國内市場這一觀點的必然推論。這一理論錯誤後來又被羅莎·盧森堡所重複,而且今天很多人仍在堅持,因此列甯的批評值得特别的重視。在列甯看來,隻要假設各部門按比例生産,産品就可以在國内實現,不需要國外市場——這是抽象理論問題;現實中不可能達到各部門按比例生産,也沒有哪個資本主義國家不要國外市場——這是具體曆史問題;民粹派錯誤的關鍵就在于“把抽象的理論問題和具體的曆史問題混為一談”, [5](P25)認為要是現實中不可能達到按比例生産,理論上就不應該這樣假設。但是科學研究必須從抽象上升到具體,否則具體就隻能是“一個混沌的關于整體的表象”。[6](P700)自由落體運動總是在空氣阻力中進行的,但不抽象掉空氣阻力,就不能科學地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産品實現總是在對外貿易中進行的,但不抽象掉對外貿易,就不能科學地說明産品實現。列甯進而指出,在假設按比例生産,說明産品可以在國内市場實現之後,再引入各部門不能按比例生産的具體現實條件,就會得到生産過剩部門開發國外市場的結論。國外市場不可或缺,并非是因為産品在國内市場絕不可能實現——理論上任何一種産品都可以在國内市場實現,而是由于資本的無限擴張本性在投資過剩的那些部門表現了出來。按照民粹派的看法,會得出俄國資本主義沒有國外市場,沒有廣度發展,因此不可能發展起來的結論;根據列甯的觀點,就能解釋俄國資本主義可以依靠國内市場,依靠深度發展而發展起來。

 

列甯在批判了民粹派經濟理論後,又在經濟學說史上找到了他們的祖先西斯蒙第。列甯沿着馬克思批判西斯蒙第的道路,對西斯蒙第和民粹派的共同缺陷進行了徹底的分析批判。西斯蒙第較古典學派進步之處,在于他指出了資本主義的一系列矛盾:生産過剩、人口過剩、貧富分化等。但西斯蒙第認為矛盾的出路在于鞏固小生産,這由民粹派在資本主義排擠農奴制殘餘和小生産的俄國加以重複的時候,就成了維護農奴制殘餘和小生産的反動學說了。西斯蒙第理論錯誤的起點是他和斯密一樣不理解不變資本,特别是固定資本在擴大再生産中的作用,結果得出了一系列錯誤結論:一是小生産者分化造成國内市場不足,因而需要國外市場——實際上固定資本在擴大再生産中的作用日益超過生活資料;二是人口過剩是由于馬爾薩斯所指出的自然原因——實際上是由于社會原因,是由于資本積累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必然造成相對人口過剩;三是危機源于消費不足,因此出路在于改良分配——實際上消費是生産的結果,必須變革生産資料所有制才能克服危機。西斯蒙第和民粹派對資本主義一系列矛盾的揭示是馬克思主義者所贊成的,但馬克思主義者不贊成他們的理論分析和解決方案。這種結合經濟學說史的分析使列甯對民粹派的批判在這樣幾個方面深刻了起來:一是西斯蒙第在經濟學說史上的典型性可以更鮮明地凸顯出民粹派的錯誤;二是将民粹派經濟學說的源頭追溯到西斯蒙第,“正是因為它提供了分析這種改頭換面的通用手法的可能”,[2](P218)這種通用手法就是将小生産理想化的浪漫主義;三是既然民粹派與全歐洲的浪漫主義一脈相承,那麼其實質就不在于俄國特殊性,而在于小資産階級性。

 

列甯在理論和理論史的分析之後,還用統計材料證明了俄國資本主義國内市場已然形成。民粹派聲稱隻有大工業企業是資本主義,是錯誤政策的結果;而小農生産和小手工業則是“人民生産”,應該加以提倡。他們不能理解,資本不是物,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大工業資本主義必定會從小生産中産生出來。列甯使用了卷帙浩繁的各種統計資料,詳盡分析了小農生産的分化、地主徭役經濟轉變為資本主義經濟,以及在二者基礎上的商業性農業的發展,證明了農業中雇傭勞動的發展以及國内市場的形成。對于工業,列甯窮盡了幾乎所有行業和地區的重要統計資料,仔細考察了工業資本主義演進的三個階段:以簡單協作為代表的最初階段、工場手工業階段和機器大工業階段。列甯還闡述了商品流通的增長以及勞動力市場的形成,無可争議地證明了俄國的經濟基礎已經是資本主義為主了。

 

列甯對民粹派哲學方法論和經濟觀點進行批判,目的是為了在此基礎上批判民粹派的空想社會主義主張。

 

三、列甯對民粹派烏托邦的批判要點

 

列甯對民粹派烏托邦的批判,首先表現為揭露烏托邦計劃本身的矛盾。民粹派堅信俄國資本主義沒有生命力,可以通過推行村社化的計劃走上社會化的道路。例如民粹派分子尤沙科夫就制定了一個全民中等教育計劃,要在每個鄉建立一所中學,招收全體青少年。每個中學都配備土地,用自己的勞動來維持運營,以此來作為生産“村社化”的開端去避免資本主義的波折。在列甯看來,這樣的中學一方面具有資本主義性質,另一方面又有濃厚的農奴制殘餘。資本主義性質表現在四個方面:富人繳納學費,窮人做工還賬;可以雇傭無地農民;保留城鄉對立;保留商品生産。農奴制殘餘表現在這樣的學校阻止人口從鄉村流向城市,從農業流向工業,甚至要求适齡青年結婚都必須經過學校同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這些宗法性質的強制并不相容,這樣的計劃不能不處于巨大的矛盾之中,列甯因此很恰當地将這個計劃稱之為“民粹主義空想計劃的典型”。[2](P452)

 

列甯對民粹派烏托邦的批判,其次表現為對其實現烏托邦道路的批判。民粹派對群衆痛苦的解釋是從政策出發,認為政策錯誤的原因是它和科學、道德不相符合。同時,民粹派對國家缺乏唯物主義的理解,不是将政治機構看作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并保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暴力機器,而是看作淩駕于一切階級之上的萬能工具。以此為中介,民粹派迅速從政治上的激進主義堕向機會主義的改良。與民粹派的烏托邦道路相反,列甯指出必須在資本主義生産方式中尋找群衆痛苦的根源,将沙皇專制政府看作資本主義社會結構中資産階級利益的代表,并在此基礎上理解政策的必然性。群衆隻有通過公開政治鬥争去推翻資産階級的沙皇專制政府才能擺脫痛苦。列甯借用李蔔克内西的口号“研究、宣傳、組織”來概括馬克思主義者在這條道路上的任務,揭露了民粹派改良帶來的政治上的損害超過了經濟上的收獲。

 

列甯對民粹派烏托邦的批判,還表現在揭露民粹派背叛了自己的民主主義傳統,指出馬克思主義者要繼承并深化民主主義直至實現社會主義。在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以車爾尼雪夫斯基為代表的農民社會主義者,既是民粹主義者,又是革命民主主義者。他們是民粹主義者,因為他們基于俄國特殊性和村社制度,相信農民社會主義的可能性;他們是革命民主主義者,因為他們仇視農奴制殘餘,堅決向沙皇專制制度進攻。民粹派對“父輩理想”去其精華,取其糟粕,忘記了革命民主主義,而用農民社會主義的旗幟去維護農奴制殘餘,實際上拒絕了“遺産”。以列甯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學生們,則深知隻有民主主義才能擺脫前資本主義的壓迫,使資本的壓迫鮮明起來,并提供反對資本壓迫的條件。“工人需要實現一般民主主義要求,隻是為了掃清道路,以便戰勝勞動者的主要敵人即資本……”。[1](P256)值得一提的是,列甯在1912年曾指出孫中山既表現出戰鬥的民主主義,又表現出空想的民粹主義,并堅信日後成立的中國共産黨“在批判孫中山的小資産階級空想和反動觀點時,大概會細心地挑選出他的政治綱領和土地綱領中的革命民主主義内核,并加以保護和發展。” [7](P432)毛澤東在1945年聲明:“中國共産黨人是革命三民主義的最忠誠最徹底的實現者”,[8](P1061)實現了列甯的預言。

 

四、列甯對民粹主義階級根源的批判要點

 

列甯非常嚴格地遵循曆史唯物主義方法,不僅分析民粹派錯誤的思想理論原因,而且力圖尋找民粹派的社會階級根源。“合法馬克思主義”沿襲狹隘客觀主義方法,抽象掉曆史發展的階級形式,認為信仰俄國發展的特殊性以及斯拉夫主義構成了民粹派的實質。曆史唯物主義内在地包含着黨性原則,較狹隘客觀主義是更徹底的唯物主義,要求公開站在特定社會集團的立場上說明思想的階級基礎。列甯因此指出:“但是民粹主義實質在更深的地方:不在獨特發展的學說,也不在斯拉夫主義,而在代表俄國小生産者的思想和利益。”[1](P366)

 

民粹派的小資産階級性,體現在哲學方法論上,就是試圖組合各種社會優點的幻想。民粹派收集五花八門的優長拼湊在一起,不過是小資産者淩駕于現實階級對抗之上的黃粱美夢。民粹派的小資産階級性,體現在經濟觀點上,就是極力維持小生産。民粹派對現實中小生産者的分化視而不見,還用平均數這樣的統計手段去掩耳盜鈴地遮蓋這些分化,更是為了徒勞地給小生産正名。民粹派烏托邦的小資産階級性,則不僅突出表現在希望保留商品生産,又不想要商品生産基礎上必然産生出來的資本主義弊端的願望上,而且表現在背叛民主主義理想、放棄鬥争、熱衷改良的道路主張上。

 

民粹派的小資産階級本質,必然使其表現出保守的和戰鬥的兩面性。就其用以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方法是以已經過去的時代為典範而言,民粹派是反動的。民粹派希望每個勞動者都擁有生産資料,但農民擁有一小塊土地将阻止農民自由流動,形成與徭役經濟的一體兩面。無地農民不被土地束縛,才能夠去外地尋找高工資的雇傭工作。地主為了獲得低工資勞動力,甚至會出租或出售小塊土地給農民。民粹派反對農民自由遷移的反動觀點與大地主是一緻的。但就其批判資本主義各種矛盾,反映勞動者與之鬥争的真誠願望而言,民粹主義又具有戰鬥的民主主義潛力。“民粹派的民主主義從經濟學來看形式上是錯誤的,而從曆史來看卻是正确的”,[9](P132)因此工人階級隻有通過組織并領導民主革命的統一戰線,才能實現自己所要求的社會主義。

 

五、當代啟示

 

與今日民粹主義在大西洋兩岸大行其道相類似,19世紀末民粹主義在俄國也風靡一時。這種流行思潮隻承認馬克思主義具有部分的科學性,否認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适用性。革命理論是革命運動的先導,列甯因此自覺将批判民粹派的理論任務看作那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在沙俄闡明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的成績,确實也是通過戰勝民粹派取得的。當代右翼民粹主義的具體主張與俄國民粹派已經大不相同,但列甯全力以赴與作為重要思潮的民粹派作鬥争,并借此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認真态度,是我們必須加以注意的首要啟示。

 

列甯對民粹派哲學方法論的批判,啟示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否則口頭上堅持的人民立場會在實踐上走向反面。堅持曆史唯物主義,要求将社會劃分為階級的同時,把思想上層建築與階級利益相聯系,從而在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尋找勞動者獲得解放的出路。民粹派持主觀主義方法,從民族主義觀點出發堅持俄羅斯的特殊性,又不能将思想制度與階級利益相聯系,結果隻能用各種空想去維持小生産,并事實上限制資本主義相對于農奴制殘餘的進步作用。号稱要幫助勞動者的民粹派,就這樣滑到了地主一邊。今日右翼民粹主義同樣強調各自的民族特殊性,例如特朗普所謂重建“山巅之國”等主張,也需用曆史唯物主義加以批判,指出其必然走向勞動人民的對立面。

 

列甯對民粹派經濟觀點的批判,啟示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綜合運用理論分析、經濟學說史分析和實證材料分析去揭露當代右翼民粹主義。特朗普一度主政美國和英國脫歐均與右翼民粹主義獲得藍領工人支持有關。右翼民粹主義的宣傳聲稱,國内藍領工人失業率上升和生活水平下降是全球化、自由貿易等原因導緻的,所以應該用逆全球化、貿易戰等辦法解決。這在理論上是完全錯誤的。相對人口過剩是由資本主義生産方式造成的,而且會随着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有更加嚴重的趨勢。退出多邊貿易協定等逆全球化措施隻會使美國國内資本避免外來競争,獲取壟斷利潤,無助于根本改善美國國内藍領工人狀況。這和民粹派試圖讓小生産避免外來競争的幻想類似,還會阻礙技術水平的進步,注定是難以長久的。右翼民粹主義的經濟主張類似經濟學說史上的重商主義理論。重商主義希望通過獲取貿易順差積累貨币财富,并為此培育和發展本國制造業,是一種初期的資本意識形态,絕不是為工人争權益的學說。我們還應該像列甯那樣,用實證材料去揭露右翼民粹主義的經濟主張對工人階級的欺騙。

 

列甯對民粹派烏托邦的批判,啟示我們必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方法,從生産方式中去尋找西方國家群衆解放的出路。右翼民粹主義和俄國民粹派一樣,說群衆的痛苦是政策造成的,絕口不提資本主義生産方式。2008年金融經濟危機喚起了西方勞動者抗議大壟斷資本的浪潮。這種抗議具有不徹底的民主主義性質,隻反對大壟斷資本但不反對資本主義生産方式,而前者是從後者中必然生長出來的。這種不徹底的民主主義被右翼民粹主義所利用,導緻從反對大壟斷資本出發進而反對所有資本的社會主義潛力沒能發揮出來——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遺憾。隻有将民主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聯系起來,使民主主義運動作為社會主義運動的同盟軍和一個必然的過渡階段,才能從生産方式的根源上為勞動者找到最終的出路。

 

列甯對民粹派階級根源的批判,啟示我們必須堅持階級分析,将右翼民粹主義的實際要求與特定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相聯系,反對例外論。有人認為特朗普是所謂的“政治素人”,似乎可以獨立于華爾街的影響之外。然而他上台後施行的大幅減稅、放松金融管制和環境保護、限制進口等主要政策都直接有利于大金融資本和大産業資本,而不利于工人階級。例如減稅會削減政府社會福利支出,明顯不利于那些投票支持他的藍領工人。因此,即使特朗普對美國群衆聲稱“我将為你們說話”,其右翼民粹主義仍代表大資産階級的利益。

 

今年是列甯誕辰150周年。通過回顧列甯對民粹派的批判要點,我們獲得了相當豐富的當代啟示。可見列甯主義不僅沒有過時,而且仍然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這位偉人的精神,将永遠鼓舞我們在通往共産主義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參考文獻:

[1] 列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列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列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 列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 列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列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列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李健,beat365官方网站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年第12期。

排版 | 陳藝文

審核 | 陳培永 曲建英

學者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