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English
首頁
beat365概況
師資力量
本科生工作
研究生工作
學術科研
繼續教育
學生園地
院友之窗
舊版主頁
English
首頁
beat365概況
曆史概覽
往屆領導
現任領導
研究機構
學術委員會
學位委員會
教學指導委員會
學院工會
師資力量
教學科研人員
行政教輔人員
榮休教師
榮休教工
博士後
訪問學者
永遠懷念
本科生工作
全校思政課教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項目
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
研究生工作
招生工作
培養工作
學術科研
科研成果
學術動态
課題研究
繼續教育
學生園地
通知公告
學生動态
學生事務
團學組織
學生就業
下載專區
院友之窗
組織機構
通知公告
院友動态
院友風采
院友組織
《院友通訊》
院友捐贈
聯系我們
學術論壇
王久高:在學習黨史中增強工作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在學習黨史中增強工作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曆史觀,從曆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曆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習近平總書記的精辟論述,既是對黨的曆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又是對新時代黨員幹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提出的高要求。
在學習黨史中增強工作的系統性
工作的系統性指的是人們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堅持和運用整體的、全局的、普遍聯系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不是零散地、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系統性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方式,實質上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在認識和實踐中的運用,是一種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方式。中國共産黨人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始終堅持用系統性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方式來分析問題、開展工作。
早在1919年“問題與主義”的争論中,針對胡适提出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的主張,以李大钊為代表的共産黨人就堅持了系統性的思維方法,指出“必須有一個根本解決,才有把一個一個的具體問題都解決了的希望”。李大钊堅持了唯物辯證法的系統論,認為中國革命隻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最終會徹底解決一切的經濟問題、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等。
黨的二大上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并在此後的革命實踐中主張工人運動與農民運動相結合,這都是堅持工作系統性的具體表現。在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進程中,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堅持土地革命、武裝鬥争和根據地建設三者的統一,無不體現着唯物辯證法系統論的精髓。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共産黨人〉發刊詞》中指出,統一戰線、武裝鬥争和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産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三大法寶”是毛澤東運用系統性的思維方法總結中國革命經驗得出的寶貴認識。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運用系統思維将工業化與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有機地結合起來,成功地确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曆史上最為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國共産黨逐漸形成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态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這是始終恪守工作系統性的豐碩成果。總之,中國共産黨在百年的奮鬥曆程中,始終堅持系統性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方式開展工作,砥砺前行,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
今天,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學習黨史,在黨史學習與工作實踐中不斷增強工作的系統性。認真學習和總結黨史中運用系統性思維方法進行決策和開展工作的經典案例和科學經驗,獲得啟迪和智慧。牢牢掌握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内容和精髓,堅持用整體的、發展的、普遍聯系的思維方法和矛盾分析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堅持走群衆路線,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堅持多聽、多問、多讀書、多思考,堅持民主決策、科學決策。
在學習黨史中增強工作的預見性
工作的預見性指的是人們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對工作的條件、實施、結果和前景等有着一定的預期判斷和前瞻。預見性是一個人的戰略眼光、判斷能力、預測能力的綜合體現。一個預見性強的人,往往掌握着工作的主動性,其工作成效大大超越其他人。中國共産黨作為一個有着遠大理想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統一,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鬥曆程中,多次體現出超強的預見性。
作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先驅,李大钊了解了俄國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之後,在1918年發表的《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一文中就斷言:“試看将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堅信布爾什維克主義開創了無産階級革命的新時代,必将對全世界産生重大的影響。後來世界無産階級革命的實踐證明了他的超強預見性,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真理,至今依然影響着世界。
毛澤東同志在領導工農紅軍開辟農村根據地的過程中,面對“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科學地論證了紅軍和紅色政權在中國存在和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得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學結論。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産黨敏銳地觀察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國内階級矛盾下降的新變化,認識到“停止内戰、一緻抗日”應成為人民和時代的需要。随後,中國共産黨逐漸調整政策,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為全民族抗戰的勝利提供了根本的保證。尤其是毛澤東根據中日雙方的特點,科學預測了抗日戰争的發展趨勢,得出抗日戰争是持久的、最後勝利屬于中國的科學結論。毛澤東同志對抗日戰争發展階段和結果的預判和結論,正确地指導了全民族抗戰的勝利。縱觀百年黨史,中國共産黨在曆史發展的關鍵時刻,總能作出科學判斷和果斷決策,抓住和用好各種曆史機遇,沿着既定的目标不斷前進。
百年黨史蘊藏着增強工作預見性的無窮智慧。準确的預見性是建立在科學洞察時代潮流和分析曆史演變機理的基礎上。科學、準确的預見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不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它是立足于曆史和現實、着眼于未來的邏輯推演,是基于研究和分析各種信息、資料、數據而得出的正确結論。善于撥雲見日,洞察事物的本質。科學預判需要勇氣和智慧,要透過紛蕪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想常人不敢想,思常人不敢思,排除各種幹擾,果斷作出前瞻性的預判和決策。
在學習黨史中增強工作的創造性
工作的創造性指的是人們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能夠打破固有的、習慣性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方式,從新的角度、新的方式或采用新的政策和方法作出積極貢獻。一個人的工作的創造性,主要體現為在有效落實工作的過程中發現了新問題,并找到了更好解決問題的方案。一個人的創造性與其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密切相關。在百年黨史中,中國共産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相結合,不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中國共産黨成立後,早期的革命活動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人運動上。但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批共産黨人初步覺察出,單做工人運動,革命很難有大的氣象。中國共産黨必須建立工農聯盟,聯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力量才能發展自己、開展革命。1924年,中國共産黨最終同國民黨實現了黨内合作,建立起國民革命統一戰線,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産黨被迫轉入農村。毛澤東等一批共産黨人在艱難的環境中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最終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
新中國成立後,在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進程中,中國共産黨根據國内外形勢的變化,創造性地提出“一化三改造”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通過和平贖買的政策,成功地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通過興辦經濟特區、開放沿海城市等,逐漸打開國門,走出了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的開放之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相結合,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動了中國現代化的快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判斷,創造性地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堅定不移地按照“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标,奮勇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百年黨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為我們不斷增強工作的創造性提供了智慧和啟迪。要敢于解放思想,大膽突破各種藩籬的束縛。“兵無成勢,水無定形。”開展任何工作,都不能囿于固化的思維,而要随勢而應變,觀形而運奇。要堅持實事求是,勇于創新。要立足于實際,遵循客觀規律,勇于創新和求異。要堅持調查研究和問計于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科學的調查研究是獲取各種信息和獲得真相的有效途徑,為創造性開展工作提供了直接的依據。人民群衆中蘊藏着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堅持問計于民、問策于民,必将獲得取之不盡的創新源泉。
作者簡介:王久高,beat365官方网站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文章來源
:湖北日報 2021-04-06
排版 | 瞿楊
審核 | 陳培永 曲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