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美東:一篇展現民族志氣、曆史底氣、理論銳氣、未來朝氣的百年大黨宣言

習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通篇充滿了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閃耀着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光輝,是一篇充滿民族志氣、曆史底氣、理論銳氣、未來朝氣的百年大黨宣言,是一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文獻。
 
一、 盡顯民族志氣
習近平總書記的整篇講話建立在對于中國共産黨誕生前80年的曆史回顧和誕生後一百年的不懈奮鬥史的比較背景上展開,充分展示出中國共産黨一百年來把深受帝國主義列強所欺辱的狀況一步步地徹底改造的發展過程,使得中華民族一步步走向民族複興的發展新階段。一部百年中國共産黨的曆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揚眉吐氣的曆史,盡顯中華民族志氣的曆史!
我在現場聆聽了習總書記的講話,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解氣”!通篇講話貫穿着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奮鬥史這個中心,充分展現出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曆程中結束近代中國 “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任人欺淩、任人宰割的豪邁曆史!
近代中國被列強欺淩的曆史讓中國人民刻骨銘心,長期讓中國人民感到餘痛在心、憤恨不已。在經曆了百年恥辱後,終于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擺脫了這一災難的命運,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一步步複興中國的飛躍。所以,每當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民族獨立有關的論斷時,天安門廣場上就響起經久不息的雷鳴般掌聲!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淩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中國人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也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
“任何想把中國共産黨同中國人民分割開來、對立起來的企圖,都是絕不會得逞的!9500多萬中國共産黨人不答應!14億多中國人民也不答應!”
“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
“我們絕不接受‘教師爺’般頤指氣使的說教!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将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走下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習近平總書記的上述話語,引來了廣場上響徹雲霄的掌聲!總書記的講話刹那間讓人在180多年的曆史和現實之間穿梭,那種本能的激動、自豪禁不住讓人熱淚盈眶,讓人們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民不聊生、山河破碎的舊中國和統一、富強、和諧、文明的新中國的景象,不斷浮現出為了中華民族複興而前赴後繼的仁人志士的光輝形象。不約而同、經久不息的掌聲是人民群衆發自内心的感恩、感謝、祝福!
這經久不息的掌聲也是中國人民在現實和未來對待外來強權勢力的堅定态度!今天,一些外部勢力,不僅堅持對我們打貿易戰,還在香港、台灣、新疆、西藏等問題上指手畫腳,企圖遏制中國、妖魔化中國,企圖把中國共産黨與中國人民割裂開來。廣場上的掌聲就表明了中國人民的志氣——中國不可辱、中國不可欺!中華民族複興不可逆轉!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把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怕犧牲、不怕困難、昂首闊步、勇往直前實現民族複興的民族志氣展現得淋漓盡緻!我在現場聆聽時就感到心潮澎湃,真的為我們中華民族今天能夠一洗國恥、揚眉吐氣、充滿生機而感到無限的欣慰!
二、 彰顯曆史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個講話對于中國共産黨一百年的曆史作了深刻全面的分析和考察,對于革命、建設、改革開放、新時代各個曆史時期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圍繞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夢的實現所做出的曆史性貢獻作出了科學概括和總結,形成了客觀的曆史評價——那就是無論在哪個時期,中國共産黨都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往前大踏步地前進,都無愧于初心和使命,無愧于時代和人民!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圍繞着中華民族複興,對中國共産黨四個主要曆史時期的曆史貢獻作了精準的定位,有力地回答了中國共産黨百年曆史為什麼交出了優秀的答卷。
對于1921——1949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曆史,習總書記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曆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鬥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淩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這裡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曆史功績明确定位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從而高度肯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中華民族複興史上所具有的偉大性、基礎性、深遠性影響。
對于1949——1978年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曆史,習總書記指出,這段曆史 “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衆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習總書記的講話從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的角度闡述了改革開放前近三十年曆史對于中華民族複興所具有的曆史價值,同樣高度肯定了這段曆史對于中華民族複興所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
對于1978——2012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曆史,習總書記認為這段曆史“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曆史性跨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習總書記對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曆史價值明确界定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從體制保證和物質條件方面充分肯定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曆史貢獻。
對于2012年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曆史價值,習總書記指出,這個時期“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習總書記從提供完善的制度保證、堅實的物質基礎、主動的精神力量三個方面高度肯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曆史價值,這一嶄新的論斷是對這個新階段曆史地位的科學定位。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這些斬釘截鐵的論斷是建立在對于中國近代史、中國共産黨曆史深刻把握的基礎之上,是來自于對于這段曆史客觀發展史實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概括和總結,是建立在深厚自信的曆史底氣基礎上作出的論斷。
三、展現理論銳氣
習近平總書記這次講話新意疊出,創見很多,充分展現出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銳氣。這裡我截取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創新觀點、創新思想,雖然有的不是總書記第一次提及,但是在這一次特殊的講話中作了正式的、系統的闡述——
高度概括了建黨精神,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鬥争,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并指出這是中國共産黨的精神之源、政治品格之本。關于建黨精神的概括是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的第一次,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重申了“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這個論斷是以人民為中心觀念的進一步深化,也是對為人民服務的黨的宗旨的進一步深化,是對“一切為了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全新的表達。把“守江山”的核心要義歸結為“守的是人民的心”,就是把中國共産黨長期執政的基礎、社會主義制度鞏固和發展的基礎、馬克思主義理論建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歸結為“人民的心”,這個對于我們在實踐中如何踐行黨的宗旨提出了新的要求。
再次突出強調“全過程民主”。民主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全過程民主是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1月在上海長甯區考察時提出的,當時他提出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全過程民主包括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過程。2021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和全國人大議事規則中,明确提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全過程民主,同人民保持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始終堅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同時,在對全國人大代表的要求中,也要求“充分發揮在全過程民主中的作用”。“全過程民主”相對于西方的選舉民主的暫時性、程序性而言,着重于真正的公平、正義、民主的實現,是對西方程序民主的諸種局限的超越。
在建黨一百周年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全過程民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豐富了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認識。
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态”。這是一個重大的判斷,因為我們長期以來,一講人類文明,基本上就是拿中國和歐美比,拿東方跟西方比。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提到了人類文明新形态,跳出中西文明和東西方文明的簡單對立,而是把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代表的社會主義的實踐所形成的新的文明形态,作為人類文明的一個形态來對待。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個講話中提出的新認識、新論斷、新闡述還有很多,比如:宣布我們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内法規體系;重申了統一戰線廣大成員的稱謂;提出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系統、集中論述了“以史為鑒,開辟未來”的九條經驗,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内容,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标準;以“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這個形象的詞語來表達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如何落實到具體實踐的問題;提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提出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提出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出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甯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産黨應運而生,這裡首次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偉大覺醒作為中國共産黨成立的條件;提出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命題;形成了“初心易得,始終難守”關于“初心與使命”問題上新認識;重申了全人類共同價值觀;莊嚴聲明中國共産黨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權勢團體、特權階層;宣告中國共産黨百年曆史交出了優秀的答卷,等等。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個講話理論創新之處非常多,有對過去曆史經驗的新判斷、新總結,有對現實發展的新要求和未來發展的新期待,還有理論方面的新思考,通篇講話閃現着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光輝!
四、閃耀未來朝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百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既充滿着曆史感、現實感,更具有未來的前瞻性。講話中回首過去時,讓人豪情滿懷;展望未來,令人熱血沸騰。從總體來看,通讀總書記的這篇講話,讓人對于中華民族的未來、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未來充滿了希望,通篇講話閃耀着未來朝氣!
這種未來的朝氣從講話對于中國共産黨曆史的信心,對于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制度的信心中得到充分展示。這種信心集中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以史為鑒,開辟未來”的九條經驗的總結中。這九條經驗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中國共産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這個百年曆史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對近代以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态建設規律的把握,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從理論上指明了中國美好未來的前進趨勢。
這種未來的朝氣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中國未來發展所必須依靠的政治保證的科學認識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開創未來,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堅強領導;必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鬥;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這些論斷鮮明地提出了未來中華民族複興的政治保證。
這種未來的朝氣更直接地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青年的的殷切教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這種未來的朝氣更體現在總書記以黨中央的名義對于全體共産黨員發出的号召: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争取更大光榮!
回首過去,一百年來的中國共産黨筚路藍縷、英勇奮鬥,以青春的朝氣創造了輝煌的曆史;展望未來,新時代的中國共産黨勵精圖治、銳意進取,以青春的朝氣續寫着燦爛的未來!

作者簡介:程美東,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基地負責人兼首席專家、beat365中共黨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文章來源:文部分發表于《中國教育報》2021年7月22日第三版理論周刊

排版 | 瞿楊

審核 | 陳培永 曲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