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華: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重要文獻中體悟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

[摘 要]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向全黨提出的根本性要求之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重要文獻強調與闡發了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明确了黨在百年奮鬥不同曆史階段所面臨的根本任務;明确了黨在百年奮鬥不同曆史階段所處的宏闊時代背景和我國具體國情;對黨在各個曆史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做了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重大成就來之不易。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重要文獻對十個方面曆史經驗的總結,貫穿着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是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并在新時代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無價瑰寶,凸顯了曆經百年奮鬥的中國共産黨所具有的使命擔當和勇毅前行的品格。在過去一百年赢得了偉大勝利和榮光的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必将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關鍵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重要文獻;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以下簡稱全會)在北京勝利召開。11月12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以下簡稱《公報》)的發表和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的舉行,引領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開始了對全會精神的初步學習;11月17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的正式發表,則引領這一學習逐步走向深入。上述重要文獻是全會精神最重要的載體,從中可見,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是全會向全黨提出的根本性要求之一。對此,本文僅就從全會重要文獻中體悟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談幾點認識。

 

一、全會重要文獻對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的強調與闡發

 

  全會《公報》全文7400餘字,按内容劃分為九個部分,分别是:會議概況介紹;關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來的工作;關于做出曆史決議的必要性;關于黨百年奮鬥的重大成就;關于黨百年奮鬥的曆史意義;關于黨百年奮鬥積累的曆史經驗;關于新時代的中國共産黨;關于召開黨的二十大的決定;關于黨中央對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号召。《公報》第三部分就明确寫有全會強調的“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

  全會通過的《決議》,全文36000餘字,含序言和七個部分。七個部分内容有兩個特點:一是主要總結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二是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重點,用較大篇幅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和标志性成果。在序言下共設4段,内容分别為:概述黨百年來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和黨史的主題主線;總括黨和人民百年奮鬥書寫的偉大成就;強調總結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及全黨要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的必要性;闡明如何看待黨的曆史上“兩個曆史問題的決議”。其中第三段第二句話寫道:“全黨要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從黨的百年奮鬥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段話與全會《公報》的相應表述完全一緻。這也是對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唯物史觀是我們共産黨人認識把握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曆史觀錯誤,不僅達不到學習教育的目的,反倒會南轅北轍、走入誤區”的重要補充。強調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對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科學認識黨百年奮鬥取得重大成就的真谛及對黨領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成功走向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對全會《決議》所做的《說明》,共含三部分:一、關于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議題的考慮;二、決議稿起草過程;三、決議稿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說明》在第一部分第六段中,在三個層面上對“黨中央認為,總結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應堅持的根本原則予以闡發。其内容是:(1)“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用具體曆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系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曆史”;(2)“要堅持正确黨史觀、樹立大曆史觀,準确把握黨的曆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确對待黨在前進道路上經曆的失誤和曲折,從成功中吸取經驗,從失誤中吸取教訓,不斷開辟走向勝利的道路”;(3)“要旗幟鮮明反對曆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曆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

  可以說,作為全會重要文獻的《公報》《決議》和《說明》,或對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做出進一步強調,或對如何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做出進一步集中闡發。這也從一個重要方面體現了全會對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在這一根本問題上的大力度引領,而這正是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根本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題中應有之義。

  回顧黨籌建時期的曆史,1920年12月1日,時任北大教授兼圖書館主任的李大钊,在《新青年》第8卷第4号上發表《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一文。其中寫道:唯物史觀在史學研究上的價值,“就在訓練學者的判斷力,并令他得着憑以為判斷的事實”。對曆史研究“成績的良否,全靠所論的事實确實與否和那所用的解釋法适當與否”。而唯物史觀所取的方法,“是為得到全部的真實,其及于人類精神的影響,亦全與用神學的方法所得的結果相反”。在此前後,1920年9月16日至1921年1月21日,遠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新民學會會員蔡和森與留在國内的好友毛澤東,在相互緻信探讨中國革命的“大要”問題中,已堅定地确信,“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顯然為無産階級的思想”;“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正是在包括以李大钊為代表的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對唯物史觀由紮實學習到堅定信仰的基礎上,1921年夏中國共産黨成立,這也是黨的紅色思想根脈之一。100年後,這一紅色思想根脈的鮮亮底色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的赓續中更加得到彰顯。

 

二、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總結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

 

  總結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是全會通過的《決議》主題,而總結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與總結黨的百年奮鬥曆程密不可分。黨的百年奮鬥曆程波瀾壯闊,時間跨度長,涉及範圍廣,需要研究的問題多。對此,習近平在《說明》中指出:“總的是要按照總結曆史、把握規律、堅定信心、走向未來的要求,把黨走過的光輝曆程總結好,把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總結好,把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寶貴經驗總結好,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砥砺奮進的理論和實踐總結好。”應該說,這一要求本身就是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的體現之一。遵照上述要求,在對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的總結中,《決議》着重闡述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是把明确黨在百年奮鬥不同曆史階段所面臨的根本任務,作為總結黨百年奮鬥重大成就第一位的内容,從而揭示了黨在不同曆史階段踐行初心使命的根本任務。研讀《決議》可以看到,作為其第一至第四部分首段的内容,分别是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面臨的根本任務。例如,《決議》第一部分闡述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其首段即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争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創造根本社會條件。”又如,《決議》第四部分闡述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其首段寫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新征程,朝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目标繼續前進。”應該說,黨在百年奮鬥中對初心使命的踐行,是緊緊圍繞完成黨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根本任務而展開、呈現的。

  二是把明确黨在百年奮鬥不同曆史階段所處的宏闊時代背景和我國具體國情,作為總結黨百年奮鬥重大成就應有的視野,從而強化“樹立大曆史觀”的意識和能力。正因如此,《決議》第一部分在明确黨所面臨的根本任務後,随即高度扼要地概述了曾創造綿延5000多年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在1840年鴉片戰争後,“由于西方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的境遇,以及“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争”,直至19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的曆史樣态。對其他三個曆史時期黨取得偉大成就的大背景,《決議》各相應部分也都做了高度扼要的概括。例如,《決議》第四部分首段明确提出黨面臨的主要任務後,進一步明确了我國發展的新的曆史方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國際國内大背景下用六個“是”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曆史内涵。

  三是對黨在各個曆史時期取得偉大成就以及這些成就共同托舉的黨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做了既高度概括又全面系統而深刻的總結。例如,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取得偉大成就的總結,《決議》雖然隻有220餘字的一句話,但内涵十分厚重。這句話是“經過二十八年浴血奮鬥,黨領導人民,在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積極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曆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曆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也極大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争取解放的鬥争”。又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取得的偉大成就,《決議》用十三個方面加以概括,并在最後總結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如期實現,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黨心軍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鬥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正是黨在各個曆史時期奮鬥相繼取得的偉大成就彙聚在一起,在中國共産黨成立百年時,“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

  四是在總結重大成就的同時,《決議》也深刻揭示了重大成就來之不易,從而引導全黨在重大成就面前要戒驕戒躁,時刻保持新長征路上“趕考”的清醒。這不僅體現于《決議》序言第二段充滿哲理的總括,而且體現于《決議》相應部分的若幹具體論述。就總括來看,序言指出:“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黨和人民百年奮鬥,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宏的史詩。”就《決議》相應部分的具體論述來看,以《決議》第三部分為例,其第十段寫道:“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由于國際上反共反社會主義的敵對勢力的支持和煽動,國際大氣候和國内小氣候導緻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我國發生嚴重政治風波。”面對這一情況,“黨和政府依靠人民,旗幟鮮明反對動亂,捍衛了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維護了人民根本利益”。在此基礎上,此後一段時間,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一方面堅決抵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對我國的制裁,另一方面下大力氣對人民群衆反映強烈的黨内腐敗問題等進行整饬。黨在這段時間内所做的艱巨工作,是黨能夠團結帶領人民群衆渡過難關,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首要保證。

  以《決議》第四部分為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曆史性成就的取得、曆史性變革的發生同樣來之不易,其第五段寫道:“黨清醒認識到,外部環境變化帶來許多新的風險挑戰,國内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長期沒有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以及新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管黨治黨一度寬松軟帶來黨内消極腐敗現象蔓延、政治生态出現嚴重問題,黨群幹群關系受到損害,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受到削弱,黨治國理政面臨重大考驗。”該部分的十三個方面或以問題引文,或以成敗得失引文,或以風險引文,例如在“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上”,《決議》寫道:“改革開放以後,黨為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進行持續努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同時,黨内也存在不少對堅持黨的領導認識模糊、行動乏力問題,存在不少落實黨的領導弱化、虛化、淡化、邊緣化問題,特别是對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執行不力,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甚至口是心非、擅自行事。”因此,《決議》強調:“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曆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鬥争、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從上述角度看,在黨的曆史已開啟第二個百年奮鬥新征程,當我們享受着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衆曆經百年奮鬥取得的重大成就時,一定不能忘記黨百年奮鬥的艱辛與付出!

 

三、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總結黨的百年奮鬥曆史經驗

 

  進一步總結黨的曆史經驗,不斷提高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水平,是2021年1月20日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第二部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突出重點”中就明确提出的。習近平講道:“我們黨一步步走過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黨的經驗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書本上抄來的,而是我們黨在曆經艱辛、飽經風雨的長期摸索中積累下來的,飽含着成敗和得失,凝結着鮮血和汗水,充滿着智慧和勇毅。”

  9個月後,習近平在對全會《決議》所做的《說明》第一部分中進一步講道,我們黨曆來高度注重總結曆史經驗。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曆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習近平在扼要概述1945年、1981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和十一屆六中全會先後通過的兩個“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對黨的團結和黨領導的事業重要作用後強調:“現在,距離第一個曆史決議制定已經過去了76年,距離第二個曆史決議制定也過去了40年。40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大大向前發展了,黨的理論和實踐也大大向前發展了。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特别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既有客觀需要,也具備主觀條件。”

  在上述思想指導下,《決議》從十個方面總結了黨百年奮鬥的曆史經驗,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新,堅持敢于鬥争,堅持統一戰線,堅持自我革命。對這些曆史經驗的總結,貫穿着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主要體現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深刻闡明了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持人民至上的密切關系。“中國共産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扭轉近代以後的曆史命運、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而“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衆,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衆”。這一重要論述,進一步從根本上說明了黨和人民群衆的關系,也進一步回答了在新征程上黨應該怎樣做,才能使任何想把中國共産黨同中國人民分割開來、對立起來的企圖“永遠不會得逞”。

  二是進一步闡釋了堅持理論創新以及堅持獨立自主的内涵精要,從而更加彰顯馬克思主義這一中國共産黨立黨立國、興黨強國根本指導思想的真理力量;更加彰顯獨立自主這一中國共産黨立黨立國重要原則的重要性。關于堅持理論創新,《決議》指出:“隻要我們勇于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善于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就一定能夠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關于堅持獨立自主,《決議》立足中國實際,從大曆史觀的視野強調:“人類曆史上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後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正因如此,隻要我們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就一定能夠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對堅持中國道路和堅持胸懷天下的辯證關系做了精辟論述,從而為我們進一步認識“隻要我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深刻道理,以及進一步認識黨始終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從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曆史的方位正确認識和處理中國同外部世界的關系提供了有力指導。

  四是對堅持開拓創新和堅持敢于鬥争,分别從四個層面和三個層面加以闡發,從而助力我們深入理解“越是偉大的事業,越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艱苦奮鬥,越需要開拓創新”,以及“隻要我們把握新的偉大鬥争的曆史特點,抓住和用好曆史機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發揚鬥争精神,增強鬥争本領,凝聚起全黨全國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

  五是對堅持統一戰線和堅持自我革命,分别從四個層面和三個層面加以闡發,從而使我們确信,“隻要我們不斷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全國人民大團結、全體中華兒女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海内外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就一定能夠彙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磅礴偉力”;确信“隻要我們不斷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不斷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就一定能夠确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确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總之,這十個方面的經驗,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鬥,“在進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奮起,從總結中提高”的精華所在,揭示了黨曆經百年滄桑而風華正茂更加充滿活力的奧秘,是我們“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并在新時代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無價瑰寶。

  除上述内容外,《決議》對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曆史意義,以及新時代的中國共産黨如何在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的闡發,也都洋溢着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确黨史觀的清風正氣。例如關于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曆史意義,《決議》以黨的百年奮鬥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深刻影響了世界曆史進程;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産黨五個方面,做了全面扼要的概括和分析。關于新時代的中國共産黨,《決議》中有一長句寫道:“全黨要牢記中國共産黨是什麼、要幹什麼這個根本問題,把握曆史發展大勢,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始終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從偉大勝利中激發奮進力量,從彎路挫折中吸取曆史教訓,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幹擾所惑,決不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颠覆性錯誤,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着奮力實現既定目标,以行百裡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這些精準而富有新意的闡發,更凸顯了曆經百年奮鬥的中國共産黨所具有的使命擔當和勇毅前行的品格。如同《決議》所預言,我們完全有理由堅信:“在過去一百年赢得了偉大勝利和榮光的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必将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