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良:深刻理解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财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明确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繼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以下簡稱“七一”重要講話)提出“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後,對“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一重要理論命題作出深刻闡釋,彰顯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智慧。

  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升華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意蘊

  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主題。中國共産黨百年曆程,始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己任,在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曆史任務之後,繼續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奮鬥,堅守初心不變,砥砺前行。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把繼續完成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曆史任務,擺到了治國理政最突出的位置,開始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新的曆程。1955年10月,在社會主義改造即将完成的重要時刻,毛澤東同志從“自己要掌握自己的命運”的高度提出,現在我們實行這麼一種制度,這麼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這種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不是什麼今天不曉得明天的事。毛澤東同志首次揭示了共同富裕與中國将建立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之間的内在聯系,深刻表達了實現共同富裕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重大意義。

  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再次提出共同富裕問題。他提出,共同緻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将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鄧小平同志從社會主義本質上,闡明了共同富裕是“中心課題”和“最大的優越性”的意蘊。在20世紀和21世紀之交的國際風雲變幻中,江澤民同志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強調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絕不能動搖。進入21世紀,胡錦濤同志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與人的全面發展結合起來,提出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使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百年奮鬥,主題不變。如何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一主題奮進新征程,是中國共産黨在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課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升華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意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續寫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主題的新篇章。2012年11月,在黨的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指出,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曆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别強調,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努力解決群衆的生産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布,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任務同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之間的緊密聯系,凸顯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發展。在中國共産黨百年誕辰之際,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已經實現。在新發展階段,如何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主題堅持好、發展好,成為中國共産黨的新的曆史課題。“七一”重要講話後,習近平總書記對“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的新闡釋,是從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高度,對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問題作出的回答,拓展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主題的意蘊,彰顯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意境。

  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豐富了新發展階段的目标内涵

  新發展階段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發展的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的要求。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加顯著,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主要矛盾的目标性規定愈加顯著。同美好生活的社會需求相比較,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态文明建設供給能力和水平上的不平衡不充分,明顯地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突出問題的分析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六個方面問題,創新能力不适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态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闆,社會治理還有弱項。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後四個方面“弱項”,直接涉及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是實現共同富裕本質要求的主要方面。以滿足美好生活的需要為聚焦點,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新發展階段的新的發展極和着力點,也是處理和解決好社會主要矛盾的基本方向和根本目标。

  黨的十九大提出,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要達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的要求;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達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的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提出新發展階段實現的奮鬥目标中,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擺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九屆五中全會不僅從戰略目标上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而且還從發展規劃上提出了實現共同富裕本質要求的完備方略,特别是強調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目标。這些部署和措施的提出,凸顯了實現共同富裕本質要求的戰略意義和方略舉要。

  回溯曆史、前瞻未來,在“七一”重要講話後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對“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作出新闡釋,特别是在總體上提出,要堅持循序漸進,對共同富裕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有充分估計,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徑,總結經驗,逐步推開的方略舉要,對于實現新發展階段奮鬥目标有着極其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升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意境。

  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基于我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曆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走出來的。沿着這條道路行穩緻遠,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将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對中國式現代化基本特征的新的概括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性的富裕、全面性的富裕,要分階段推進和實施的共同富裕,也是要協調各方、以共建共治共享為過程性特征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标。共同富裕同中國式現代化一樣,都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基礎和前提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适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着力點,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把共同富裕的實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相聯系,在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必将進一步夯實中國共産黨長期執政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基礎。

  共同富裕具有涵蓋美好生活全面性的特征。共同富裕不是單一的物質富裕,而是全面的富裕,在富裕的内涵及其發展中,特别要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富裕是以中國式現代化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為特征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既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是齊頭并進的;在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中,要有步驟地推進,也要有重點地推進。在這一過程中,特别要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共同富裕也是以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制度為過程特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包括了對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的制度性和過程性的規定。在制定“十四五”規劃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在對“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的新闡釋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制度治理中,諸如完善工資制度、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财産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等制度規範,是完善共同富裕中共建共治共享制度的着力點。

  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昭示了人類文明新形态的價值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對“第二個一百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形态探索中,提出了兩個“全面”的觀點,一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二是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這兩個“全面”是對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新概括,深化了“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的意蘊,也深化了中國社會發展形态認識的視界。 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把兩個“全面”融于中國特色社會發展形态認識之中,創造性地提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态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成為兩個全面的重要标識,也成為人類社會新形态基本特征的集中體現。 馬克思在對以往各種社會文明形态特征的概括時指出,一方的人的能力的發展是以另一方的發展受到限制為基礎的。迄今為止的一切文明和社會發展都是以這種對抗為基礎的。人類文明新形态之“新”,最為顯著地體現在兩個全面之“新”上,最為顯著地體現在完全改變了以往社會文明和社會發展的弊端,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鮮明意向和旗幟之“新”上的共同富裕,進一步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向世界展示了人類文明新形态的中國樣式和中國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人類文明進步及其形态變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時甚至起着首要的作用。馬克思在對人類文明進步及其形态演進因素的概述中,就是以“他們各自的需要、他們的生産力、生産方式以及生産中使用的原料是怎樣的;最後,由這一切生存條件所産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為序列過程和傳導系統的,以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需要,更将發揮着人類社會新形态不斷發展的基礎性的和牽引性的重要作用。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已經把共同富裕的需要對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的和牽引性的重要作用蘊含其中。牢牢抓住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凸顯這一過程的特點和作用,結合解放生産力和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社會主義本質的系統關系,對我國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将起到強有力的推進作用。恩格斯曾經設想,在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形态中,應該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在中國創建的人類文明新形态,昭示的就是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的鮮明特征。

 

文章來源 | 《中國紀檢監察雜志》202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