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慶治:後疫情時代的國際生态安全治理與合作

關于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生态安全問題治理與合作,從中國立場來看,應基于如下三個基本觀點。   

  其一,深入思考中國全球生态安全觀形成和發展的國際背景與語境。一般而言,像在世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的全球生态安全觀這一概念,也是通過“非傳統安全議題”的提出與彰顯,然後又經過“安全化”的構建與闡釋而形成的,也就産生了從國家生态安全到全球(區域)生态安全等一系列新概念。但從今天的觀察與認知視角來看,這種概念話語體系之所以能夠形成,還與當時的國際環境及其特點密切相關。   

  其二,系統闡釋中國全球生态安全觀的理論意涵。概言之,它包括三個核心性看法和主張:一是立足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全球生态安全。相對于全球生态安全而言,總體國家安全尤其是國家生态安全是根本、基礎或保障。進一步說,需要建基于如下兩條基本原則:不斷提升總體國家安全,但提升的前提是必須貫徹生态優先理念或原則,确保國内生态安全;保障的前提是必須貫徹全球思考與行動的理念或原則。二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導下的全球生态安全共同體。這既包括關于人類(地球)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原則,也包括建基于這些理念原則的制度倡議與政策主張。三是以共謀全球生态文明建設來促進全球生态安全。“全球生态文明建設”已逐漸成為中國參與全球生态環境保護治理話語和政策體制、推進國際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統攝性術語,當然也應涵蓋全球生态安全議題,其核心之點則是呼籲推動世界各國對包括氣候變化議題等在内的全球性挑戰采取建設性的共同應對。   

  其三,堅持完善中國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生态安全治理與合作主張。基于對迅速變化的國際格局的科學認知與研判,一是需要切實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促進全球生态文明建設的理念融入到國際關系理論和實踐之中;二是進一步廓清與自主闡釋全球生态安全的理論與政治意涵,尤其要關注人類社會自然複合系統所面臨的時代挑戰及其安全保障;三是對促進和實現全球生态安全的國際制度機制要有更加開放性的願景和想象;四是充分意識到中國在全球生态安全治理與合作領域中無疑将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這同時意味着更多機遇與挑戰。

 

文章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2-07-27

排版 | 陳藝文

審核 | 陳培永 曲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