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亮:讓青春在火熱的農村閃光

  人物簡介:夏海亮,beat365官方网站2009屆碩士畢業生,就業時放棄在京工作機會,主動申請到黑龍江大慶市基層工作,紅崗區委領導批示并轉發他的志願申請書,并号召全體青年幹部向他學習。2009年12月,夏海亮從大慶市紅崗區機關來到杏樹崗鎮宏偉村,成為村黨支部副書記,由于業績突出,2011年1月被推選為宏偉村黨委書記。身邊的人都說,為帶領全村百姓緻富,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夢想,夏海亮付出的不僅是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而是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整個生活。

  燕園數載志在基層

  夏海亮在北大學的是科學社會主義專業,對基層工作和黨的事業充滿年輕人的壯志與豪情,到紅崗區工作之前他就主動向組織申請志願到最基層、最艱苦的地方去。後來被安排在區委辦工作後,利用休息時間将全區工業園、街道、鎮、村等主要闆塊的基本情況全部親身調查一遍,輯錄成十餘萬字《服務紅崗自選集》一冊。在市政府主辦《調查研究》刊物上發表全市社區建設理論文章。擔任區委辦調研組組長并籌辦《紅崗調研》刊物,深入推動全區調研工作,被推薦參與紅崗區未來五年改革發展綱要起草工作。在反複向組織遞交四次申請書後經組織審核批準,于2010年大年初十正式進駐到宏偉村當了一名村官。一輛二手山地車,一張破舊的沙發床,一摞記載着全村數據的記事本,一份份的調查報告,一屋子從北京托運的書,是夏海亮在宏偉村的全部家當。

  深入紮根厚積薄發

  宏偉村地處偏遠衣食住行多有不便,但為了心中那個徹底改變農村的夢想,這點不方便也都變得微不足道了。無論寒冬還是酷暑老百姓總能看到小書記戶裡戶外、村裡村外忙碌的身影。夏海亮認為要想幹好農村基層工作腿就要勤快,隻有上炕頭、下田地、進牛圈跟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聽到老百姓的心裡話、才能真正掌握最詳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有幾次在牛圈裡跟老百姓邊忙活邊聊天,奶牛突然拉稀濺到夏海亮衣服上、臉上、眼鏡上都是牛糞,吃過糧食的奶牛牛糞臭氣特别大,洗完後的衣服還有股難聞的牛糞味。

  

圖:夏海亮深入農戶家裡了解情況

  人跟牛長期雜處容易感染布病(導緻不能生育)、口蹄疫、結核等病,為了村民身體健康,夏海亮幾經周折終于自費邀請到八一農大動科院的專家到村裡挨家抽樣檢驗,不少患染布病、結核的奶牛被及時做了處理。    二十餘年來宏偉村老百姓養奶牛幾乎一家一個養法,盲目飼養不僅造成奶牛營養失衡而且體質下降雜病纏身。夏海亮意識到這一問題後及時跟檢測機構聯系,從檢測結果發現宏偉村奶牛嚴重缺鈣,血鈣正常值為2.20-3.0,而大部分牛的血鈣值僅有1.20,時間久了牛就癱倒了,成了淘汰牛。通過聯系購進相關小料、舉辦專家講座等方式大大提升了養牛戶的科學飼養水平。 2010年6月19日、20日、21日連續三天,夏海亮帶領村裡的四輪車到七八公裡以外的廢舊場搬運少則十幾公斤、多則上百公斤的破損水泥塊,第二天在擡運過程中把左手指甲砸裂一個,他默默忍受着鑽心的痛楚堅持搬完最後一塊。在村裡連續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村幹部都常跟人說:小夏的吃苦精神連我們都比不了。

  農村平素的莊稼活更是拿起來就能幹,苞米幾個水、墒情咋樣、牛羊飼養各自有哪些注意的問題都了如指掌,有的老百姓開玩笑說:“人的命天注定,你上的學再多到頭來還是當農民的命,就你這幹活過日子的架勢在農村也不落下風。”

  不到半年夏海亮書桌上關于農民合作社、種地、養豬,特别是種菜、養牛的書逐漸多了起來,談起豐禾、興墾等苞米品種的優劣、宏偉村所處積溫帶的特點、奶牛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等都已是行家裡手。

  經過長時期的深入調研,夏海亮基本摸清了宏偉村各方面的基本情況和老百姓的真實想法。夏海亮來宏偉村之前曾詳細研究過全國排名前二十的富裕村莊,認定要從鄉村工業入手變革這個傳統農村。針對宏偉村種植業和養殖業(全村占地42平方公裡,耕地2萬5千餘畝,草原近3萬畝,泡子水塘3千餘畝)兩個絕對大頭的客觀實際情況,夏海亮實事求是地調整了發展宏偉村的思路:第一步借助紅崗區“百草園”生态觀光旅遊農業項目,在宏偉村大力發展集生産、觀光、休閑于一體的棚室經濟,改變宏偉村廣種薄收、靠天吃飯的落後農業面貌。第二步推動奶牛養殖由庭院散養模式向小區、牧場模式轉型,經與全村幾百家養牛戶反複商讨論證,根據村情民意制定了“離家不離村”、“統分相結合”、“放大個體積極性”、“降低邊緣成本”的發展方針,形式上靈活多樣不搞一刀切,分辟的三類養殖模式基本上滿足了不同戶的不同要求:①個人包幹式:部分村民對自己的牛較有感情,總認為自己養的精心,該類養殖戶進入小區後對自己的牛進行全程飼養管理,此類養殖戶多為想擴大養殖規模者;②搭夥飼養式:村民自由組合将各家的三五頭牛集中在一起,推選一家飼養,其他各家按月支付勞務費,此類養殖戶多為年老或不願從事養牛勞動但又沒有更好收入來源的農戶;③統一雇傭式:還有一部分奶戶想走統一、科學飼養的路子,對該類奶戶以二十至二十五頭牛為一單元,為其外聘專門奶牛飼養員統一飼養,飼養員的工資、獎金、處罰、解聘等均由該單元奶戶負責。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發展思路和方針是基本正确的,該類養殖管理模式不僅有效推動了宏偉村傳統養殖方式的轉變而且還極大地提高了大夥養牛的效益和積極性。第三步在前兩步發展的基礎上拓展産業鍊條,發展相關農副産品的深加工項目,通過現代化地農、牧、工項目帶動宏偉村奔向全面富裕,在堅實的物質基礎上建設科教文衛體皆俱一流的新農村。筚路藍縷矢志不渝

  思路已定,赢在執行。為推動紅崗區“百草園”生态觀光旅遊農業項目順利落戶宏偉村,他白天挨家挨戶走訪,給農民算賬,用數字告訴農民設施農業的好處。晚上回到辦公室,用自己的小鍋煮點兒方便面簡單吃一口,立刻整理農民的意見,形成文字材料。夜深了,就在辦公室睡。晚上,村委會沒人,鍋爐燒到黑天就停了,冰冷的屋子凍得夏海亮頭疼,他就戴着帽子睡。向棚室經濟轉産農民最擔心的就是技術和市場,結合村裡牛糞多、稭稈多的條件夏海亮聯系到雙城一家集雙孢菇生産、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企業,生産雙孢菇的主要原料就是牛糞和稭稈,原本村裡四處堆積不值錢的牛糞和稭杆頓時金貴起來,企業跟農戶簽訂保底價購銷合同并派人駐村提供技術服務,該舉措一下了解決了村民的多重顧慮而且還讓村裡原本不值錢的牛糞、稭稈變廢為寶。

  養牛戶對将要推行的新養殖模式既感覺陌生又充滿了疑問。開始時夏海亮将想法和規劃工工整整地打印出來到處分發,但成效甚微,後來才意識到老百姓平時很少閱讀文字性東西,對于“長篇大論”的發展報告更是很少有人認真去看。用村裡的大喇叭喊了好幾天,老百姓積極性還是不高,下去一走訪才知道大夥雖然知道要建小區但具體怎麼做還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疑問,最後夏海亮采用最笨但卻最有效的方式去宣傳––一戶一戶地走、逐個具體回答每一戶老百姓顧慮的每一個問題。同樣的話一天要重複幾十遍,累計多達幾百遍,一天到晚不停地宣講、問答讓嗓子都沙啞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理解了的老百姓開始互相宣傳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醞釀老百姓的積極性終于高漲起來了。茶餘飯後奶牛小區都成了大夥談論的話題。夏海亮将社會主義先驅之一傅裡葉的名字作為宏偉村奶牛養殖農民合作社的名稱,寓意着大夥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經多方籌備一座完全由老百姓自發投資、自主經營管理的規範化奶牛養殖園區終于成立了,宏偉村屯養殖業正式向專業化、集約化、産業化邁出了第一步。小區的成立将鮮奶價格由最初的2.6元∕公斤大幅提升到3.4元∕公斤,僅此一項讓全村養牛戶淨增收200餘萬元。又直接與正大雪蓮飼料公司談判,通過集體統購直銷模式大幅降低了養牛戶飼養成本,每年為養牛戶節省100餘萬元精料成本。夏海亮還積極推動跟貝因美乳品公司簽訂宏偉村奶牛産業發展合作協議,并與八一農大動科院建立合作關系,為本村養殖業轉型提供了穩固的市場保障和有力的科技支撐。

  夏海亮為了宏偉村的發展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汗水。建小區為了節省成本,自己天天盯在工地上動員廣大農戶義務出人出車平整場地、完善基礎設施,磨破了兩條褲子、更換了無數副手套。夏海亮深知農家少閑時,有一次沒有通知老百姓就自己去工地填埋500米的地纜溝,不少老百姓聞訊後自發攜帶工具開着四輪車僅僅用了一個上午就完成了回填和壓實任務。奶牛小區運行初期他不顧冬天路滑雪厚,堅持每天步行3公裡去小區協調運轉,經常晚上十點、十一點以後才回到村部休息,耳朵在三九天被凍起了兩個大水泡。工作快兩年時間了,他幾乎沒攢下什麼積蓄,邀請專家、外出談判、來來往往的費用都是自己順手墊付了。

  組織村裡王國生、李延全、裴丙玉等煎餅高手不斷研究改進老山東屯的煎餅工藝和品種,主打傳統純手工煎餅的品牌。經過認真的策劃、包裝和宣傳,宏偉村的煎餅還成功參加了大慶市第二屆食品展銷會,所展出的樣品被搶購一空,一家大型超市和一家食品企業當場與村民達成合作意向,如何批量化開發山東屯的傳統煎餅項目開始提上日程。

  宏偉村技藝高超的瓦工、焊工、木工等人員衆多,以往他們多各自為戰,打點零工掙點零花錢。夏海亮多次找他們開會協商成立一支工種配備較全可以出去承攬一些中小工程的農民工程隊,讓原本零散的農民工變成了“小老闆”,不僅權益有所保障而且還大幅提高了收入水平。這支農民工程隊在紅崗區萬棟棚室建設工程中嶄露頭角、收獲頗豐。

  宏偉村人口多達兩千餘人,夏海亮每天都要直接面對情況各異的村民、解決大大小小的各類問題,腦海裡每天都裝得滿滿的。不論白天黑夜還是節假日,隻要村民找上門就是工作時間。忘了從什麼時候起夏海亮開始服用一些幫助睡眠的藥物。由于長時期吃飯休息不規律,年前患上了急性闌尾炎,送到醫院手術時闌尾都已經化膿變味了,若手術不及時就有穿孔的危險。住院的幾天時間裡,每天到病房看望的老百姓絡繹不絕,關切的神情、淳樸的話語讓夏海亮終生難忘,也更堅定了他紮根農村、改變農村的夢想。手術後夏海亮在醫院裡怎麼也躺不住,因為他知道村裡的事業才剛剛開始,有太多的事情還離不開他。手術後第八天村民們又看到他們的小書記在村裡和奶牛小區蹒跚穿梭的身影。剛剛拆完線的傷口并未完全愈合,因運動量過大又裂開而且還感染了。

  發展前進的道路總是充滿了變數和諸多不确定因素,奶牛小區最初談判合作的企業在最後關頭變卦了,消息傳來民心浮動,不少人開始懷疑動搖,有的甚至喝完酒天天來找小書記要求退股、退社,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夏海亮一方面跟老百姓解釋具體問題穩定民心,另一方面用盡全力尋求新的合作方,那段時間他夜夜難眠、消瘦憔悴了許多。長時間的基層磨練已讓夏海亮由當初滿身書生氣的大學生脫變為堅毅務實、領導農民大步奔富裕的帶頭人。

  春節回家沒呆幾天,大年初七就回到了宏偉村向村民拜年、跟村民合計新一年的發展思路。“我家就是山東的農民,我知道農民的不容易。紅崗區為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我一定用我的實際行動回饋組織的信任。”夏海亮說。情系三農無怨無悔

  夏海亮曾就讀于beat365社會發展研究所,所學專業為國家級重點學科,主攻方向為社會主義基礎理論和現代化理論。求學期間對傳統社會如何向現代社會轉型、如何破解三農問題産生了濃厚興趣,立志要到最基層去用平生所學将落後的傳統農村改造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堅持不懈地紮根農村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抵制住誘惑。夏海亮的同學和同齡人多在繁華的都市過着舒适的生活,而他卻一年兩年默默地在一個偏遠的農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地忙碌着。夏海亮在總結自己的人生經曆時說:“人是需要有信仰的,一個有信仰的人就不會過多為名利所累;沒有堅定的信仰,整天為個人物質生活操勞奔波就會覺得很累、很辛苦,主要還是心累。不管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隻要能堅守住自己所信仰的、保持一顆積極上進的心,人生就會越奮鬥越充實。我堅信,隻要有信仰、有毅力,不管處在什麼樣的崗位上都注定會有不平凡的人生!”

  2009年夏海亮被共青團大慶市委授予“優秀共青團幹部”榮譽稱号,2010年又被共青團大慶市委授予“新長征突擊手”榮譽稱号、被中共紅崗區委授予“百面紅旗”榮譽稱号。夏海亮的事迹多次被當地媒體和政府簡報報道,連續被上級機關通報表揚并号召向他學習。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夏海亮最大的驕傲就是被老百姓稱呼為“農民的小财神爺”和一面老百姓送的“為民辦事赢得民心”的錦旗。夏海亮說這個稱呼和這面錦旗就已經讓我别無所求,把我心裡裝的滿滿的了,這也促使我以更加飽滿的激情繼續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地幹下去,直至實現建設全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