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調生要從生力軍成長為頂梁柱——北海市委書記王乃學為廣西第三期選調生黨性修養專題培訓班授課講

非常榮幸,來和處級選調生學員做一個交流。

我看到,這個班50個人,一半以上都是“985”高校畢業的,一半以上都是博士,一半以上都有十多年工作經曆,所有的同志都是處級以上。既是選調生,受過良好的教育,有非常好的理論基礎。同時又是處級中層幹部,有非常豐富的工作經驗。理論方面、政治方面其他老師都講了,所以今天,我就從選調生,或者說年輕幹部如何更好地成長,從我個人的體會和我這麼多年來工作當中經曆觀察到的年輕同志的成長過程,從自治區廳局工作的感覺和到地方工作的感覺,廳領導希望自己廳内的處長是什麼樣,市領導希望自己的縣區書記、縣區長或局長是什麼樣,就從這個角度跟大家作一個交流。也不一定對,但是我們聊一聊。

▲北海市委書記王乃學

我講的題目是《選調生要從生力軍成長為頂梁柱》。講三個方面:第一個,廣西是選調生或者青年幹部可以施展才華建功立業的最佳熱土。第二個,我琢磨歸納了一下青年選調生容易進入的十個誤區,或者說容易犯的十個毛病。這個也不一定對也不一定全,但是我們就交流一下。第三個,選調生和青年幹部要打好人生事業的根基。

第一,廣西是選調生開始工作生涯最佳的熱土。

大家可能在廣西都工作了十多年了,對廣西都有很深的感受,我們都有體會。從廣西來講,有很多優越之處:

一個就是發展的條件好。從區位上廣西毗鄰東盟,東臨粵港澳,背靠大西南。這個區位,在全國也是非常獨特的。所以在廣西我們所從事的很多工作,到北方去,他們就覺得很遙遠,很羨慕。我們搞的開放合作、中國-東盟自貿區、口岸合作這些在内陸地區都沒有。而東、中、西部地區所擁有的開放平台和政策廣西差不都有。這些前沿性的工作充滿了挑戰也充滿了機會。

從資源上我們沿海沿邊沿江。沿海,這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最好的條件。經濟發展的核心競争力就是港口,城市發展的核心競争力就是沙灘。城市裡能有沙灘,城市的品味自然會極大地提高。如果城市有港口,就有核心的經濟競争力。港口可以改變一個地區的資源禀賦,比如像保稅港區,那裡中石油建了一千萬噸的原油儲備庫。一千萬噸的儲備庫一年倒兩次,保稅港區就是克拉瑪依油田,一年倒三次就是勝利油田,一年倒五次就是大慶油田。我們把管子往海邊一插,原油就上來了,那我們就是油城。比如像從欽州港進煤炭,七萬噸煤炭一船就拉來了,用十噸的卡車可以裝七千輛卡車,一車接一車的排起來,能從欽州排到北海,所以港口的潛力巨大。

廣西又沿邊。沿邊有什麼好?沿邊就會有巨大的生産力。為什麼國與國之間的邊境有生産力呢?省和省之間怎麼就沒有生産力呢?因為國和國之間,有政策的落差,有資源禀賦的落差,有市場的落差,有文化的落差。這個省和省之間沒有,國和國之間就有。我們和越南之間有1200公裡國境線。這個政策的落差、資源禀賦的落差、文化的落差、市場的落差,就是巨大的機會。這些機會就是我們在這裡工作的人事業的機會。

另外從戰略地位上來講,廣西現在是一路一帶銜接的門戶,南海的後方,大灣區的輻射地。從經濟發展的條件來講,得天獨厚,那我們事業也機會非常的多。

從自然條件來講,廣西應該說生活得非常舒服。北方人在廣西工作,老有那種遊客的感覺,老覺得這種山清水秀,美麗風光,周末了自駕遊到海邊吃點海鮮,到桂林賞玩山水,很有詩情。

去年4月19日總書記到廣西來的時候,第一站到北海,之後到南甯開個座談會。總書記贊美廣西,“綠植葳蕤,鳥語花香,青磚灰瓦,映襯濃濃鄉愁,好一派旖旎風光”。他還引用韓愈寫的詩,“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遠勝登仙去,飛鸾不假骖。”廣西确實是這麼一塊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寶貴土地。我們很多人都是從外地到廣西,覺得這種自然風光如詩如畫,不覺得枯燥。像到西北有些地方,就叫“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随風滿地石亂走”。那種地方,去了你也不想待。廣西這個地方你來了之後就覺得鳥語花香,馬路上到處是水果。北方人過去都覺得廣西很落後,很偏遠。但現在,北方人來了就特别喜歡。最近來北海旅遊的特别多,有的來了之後就到房地産樓盤去看,上樓去看了一圈,下樓就掏卡,交定金,想買個房子住在這裡。所以這也是我們在廣西工作的一種幸運。

廣西社會人文環境好。人在這個地方工作,心裡頭很安甯。廣西人确實是很包容的,北方人到廣西,一說話本地人就表揚,“你這普通話說得真好”,變成一種技能,聽說你是北方人都給你高看一眼。社會環境上、工作環境上來講,風氣應該說是很正的。你放心工作就是,社會沒那麼複雜。這也是我們在廣西工作的一種幸運。

廣西也有明顯的後發之勢,東部地區很多成功的經驗,你從你老家拿過來複制在廣西,就是領先的。另外自治區黨委,政府也非常重視選調生,年輕幹部很容易嶄露頭角。我在北京工作的時候覺得信息量泛濫,天天桌上一堆各種社科院的、發改委的、商務部的、清華的、北大的各種研究簡報和文章,看都看不過來。但是在廣西你感覺到一個問題就是:理論枯竭了。廣西可能太安逸,舞文弄墨的人少,真正大家思考問題,研究理論,老想寫點文章,憂國憂民的這種氛圍不濃,這是實話,就是人才少。到東北,西北,那些人整點詞、寫點文章他覺得是應該的,而且有廣泛的群衆基礎,樂在其中。廣西就是理論研究這方面不行。但是有一個好處:選調生,博士、碩士來了以後不就給你留着這些空間讓你表現的嗎?所以這些都是機會。

所以我覺得,選調生們去全國各地都有,但是能夠到廣西來,應該說是機會多、潛力大、舞台大、生活舒适,這是非常難得的。我們要珍惜這個環境,珍惜廣西這個機會,在這片熱土上發光發熱,盡快地成長、成熟,為廣西的發展貢獻聰明才智,不負國家的培養和教育,能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二,選調生容易出現的十個誤區。

一是停止學習。認為自己實際經驗不足,下到基層一線東奔西忙,從此就忽略了理論學習。可能在座的處級同志們身上不是很明顯,但是年輕的、剛來的,我就看到很多年輕人進機關幹了兩三年就覺得我要下到鄉鎮去,補自己的實際經驗不足這門課。下基層對不對?肯定是對的。特别是對于選調生來講,确實是你基層經驗不足,不了解基層情況,很難說把那些實際性的工作做好。關鍵問題在哪裡?就是你到基層以後,怎麼想?怎麼做?這個是關鍵。你以為到基層學到的那些實際經驗,抽煙喝酒征地拆遷這些東西,你覺得這就行了,那是不夠的。你下到地方去,必須帶着選調生,博士、碩士這強大的理論基礎,再去跟實踐結合。你光去學實踐,忘了你是選調生,忘了你的理論這個專長,就成了狗熊掰苞米,撿一個扔一個。你本來是兩條“腿”,一個是你的理論水平,第二是你的實際能力,你去強化實際能力,就抛棄理論的那條“腿”,最後隻剩下一條“腿”,照樣也走不遠。所以下地方以後,一定是要繼續強化你的理論水平。現在我們好多選調生懷着一腔熱誠,下去以後跟人家去拼征地拆遷、拼抽煙喝酒,這正是我們選調生的弱項,你下去了就簡單化、表面化地照着鄉鎮幹部學,好的沒學來,都學一身毛病,回來等于一事無成。現在我們判斷幹部,比如說我們說哪個鄉鎮長、村長水平高?你用什麼指标衡量的?那就是哪位村長、鎮長、鎮書記能抽煙、能喝酒、能征地拆遷、能對付那些村匪惡霸,别人擺不平的他去就能擺平,這個人水平最高!那你要說自治區發改委、财政廳、商務廳哪個幹部水平高,你用什麼指标衡量?還說他能不能抽煙喝酒吹牛吓唬人?不是這個指标了。而是誰的眼界更寬,思想更深,理論更紮實,誰能寫,誰能說,誰辦事周全,誰協調能力強,這才是廳局裡的好幹部、能幹部,到中央機關就更是這樣了。你看中央機關出去的那些當部長的,哪個不是寫出來的,都靠筆、靠理論出來的。越往上走,對理論水平要求就越高。越往下走,對實際能力的要求就越高。當然你既懂實際情況,又有理論水平,就可以擔當更大的重任,自然是更好。

所以,很多選調生的一個誤區是什麼呢?覺得到基層去,從那個地方幹起來。但去了以後不學習、不看報、也不讀書了,天天東奔西忙,最後這個人就毀了。一般來講,本地鄉土成長起來的基層幹部沒有受過那麼高的教育,是從農村長大的,他隻能這麼走。但是,選調生還這麼走,就肯定是有問題的。

選調生到下面去當鎮官、村官的時候,不是叫你去拆幾戶,征點地,或者去跑關系拉多少資金。我們下基層後一方面要學習實踐經驗,同時更重要的要像毛澤東當年似的,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時候,搞《尋烏調查》,之後搞了《井岡山土地法》,解決了中國革命最根本的動力問題。這就是知識分子到基層去是幹什麼去了,是不是?如果毛澤東當年去了就停留在打幾家土匪、打幾個土豪,打十家土豪有什麼用。你分田地,累死能分多少田地。但是毛澤東下農村工作的價值就在于他去湖南調查、去江西調查,調查完以後,跳出了基層工作,上升到理論了。所以從選調生、博士生、碩士生來講,最應該注意的是這個。一腔熱血到基層去當個村長、鎮長,當個縣長都是非常可貴的,但是國家把你培養成博士,讓你在縣裡頭當一輩子縣長,恐怕也浪費了。或者你在農村工作四五年一點理論思考和成果都沒有,也是荒廢了。所以,我覺得這是選調生到地方以後的最容易出的一個誤區,是懷着一腔熱血、懷着一腔報國熱情,但是沒有真正的發揮自己的寶貴價值。就是說你不能放棄學習,不能放棄了理論。要有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貢獻,更長久厚重的後勁。

二是急于表現、急于求成。在長跑的路上,不停地沖刺,容易跌倒、露短,不見成效,又灰心喪氣。這個毛病也很普遍。這也不光選調生或者年輕人,包括從北京和各地來挂職的,都有這個心理,急于求成、急于表現,來了就恨不得一下成明星。其實你到一個地方以後,你是新人,人家是老人,你不了解各種現象背後的曆史和原因,人家了解。你還沒摸清情況的時候,就大發議論,簡單拿外地情況類比,說這個應該這樣,那個應該那樣,好像很有眼界和觀點。但是往往你說十件事,九件事都對,就那一件不對,人家就抓住那一件,覺得你說大話空話。所以不能心急,你越想成事,越成不了事。急于幹事,做出成績,初衷是好的,但不能急躁。革命事業是個長跑,不用着急在哪裡沖刺一下。昙花一現,沒有太大意義。重要的就是積累,不停地積累,從理論上、從實踐上、從各個方面去積累,厚重自己。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想憋都憋不住。真正輪到你說話,讓你去幹事的時候,你要有充分的知識準備、理論準備和實踐準備,把它幹成。那個時候被人認可,才是一個持續的認可。所以,急于求成、急于表現這也是一個毛病。

三是迷信關系。一門心思拉關系、走門路,進入庸俗的關系學。關系有沒有用?肯定有用。有人幫你打招呼,重視你,提拔你,肯定有用。但是,有的時候也起反作用。比如說,在市委書記的手下,各個縣區、部委辦局的班子裡,誰怎麼樣,市委書記都大緻有個了解。你非得剜門子盜洞去找個比他大的人,找他打招呼替你說情,他首先就對你特别反感。你在這些處級幹部裡面表現好不好?你表現的排位排到二十位、三十位還排不到你,你找别人打招呼,施壓力,首先就很讨厭。有這個必要一門心思走旁門左道嗎?你要真有才幹,組織自然會發現你、器重你。你要德不配位,才不任能,一時得逞也容易栽跟頭。我們都是讀書人,你那個氣節、那個品質在哪裡?讀書人那種高潔不能忘。天天走關系、拉門路,搞邪門歪道,這是為讀書人所不齒的。但是很多人迷信這個,不是用心去幹事,而是去找關系,找路子。還有的人習慣什麼事都找人,本來這個事你就去辦就完了,也去找人,這個毛病很多人身上有。

四是自視過高。自以為是,不做小事又不懂細節,說起來什麼都懂,做起來一事無成。我聽說過好多博士到廳裡邊也好,到地方也好,老覺得自己是博士,覺得這事還得讓我幹啊?老想找個“大事業”去幹,覺得他應該幹這個,幹别的都虧了,都屈才了。小事不做,大事你肯定做不成。哪一個廳局也好、地方也好、縣區也好,你不對那些業務了如指掌,親力親為都經曆過,你怎麼可能把全局的事做好呢?一個廳裡面有二三十個處,你老想當廳長,可是你具體處裡的那些業務都沒有搞懂,讓你當你能管的了嗎?你得從小事做起,先從打雜做起,先從給領導寫個小材料、小總結、小調研報告開始,你才能寫出大文章來。像經濟一樣的,你得先給人家搞加工貿易,先搞來料加工,學好了,你才能去搞獨立的品牌。

五是不進入角色,不接地氣。活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裡,團隊能力、行政能力太差。很多人包括到了處級,到了市裡邊各部委辦局的局長層次的人,也是博士選調生什麼的,還是不接地氣,還是進入不了角色,就是他不懂行政規矩和行政程序,書呆子。行政工作需要程序和團隊,首先要請示、彙報、溝通,這是做行政工作最重要的東西。平時也不彙報,哐當一個事,弄得領導定也不是,不定也不是。行政能力很差。對上不能成為領導的有力助手,對自己範圍裡,本處室、本園區、本縣區、本部委辦局,組織大家、帶隊伍、帶班子的能力差,不接地氣。那一個單位都讓他搞得死氣沉沉,或者說磕磕絆絆,不能夠把一個團隊給帶好。所以,這個地氣要修煉,要琢磨,要按照行政程序請示、彙報、溝通、協調、組織。你是組織團隊裡的一環,不是獨立大隊。

六是固執己見。聽不進别人的建議和忠告,一條道跑到黑,撞了南牆也不回頭。他就覺得他那個對,旁邊人實際上大家都看得很清楚,領導也好,同事也好,下級也好,對于哪一個人是什麼樣子的,經過幾個事,打幾個照面,基本上都能了解,你有什麼毛病大家也都看清楚。有時候有的人就善意的提醒一下你,提醒以後好多人覺得别人說的不對,然後又到處去找關系跟人家說,訴苦抱怨,他就覺得整個社會都得為他改變。他不想到自己應該适應環境,根據大家對他的評價和反饋來修正自己,固執。

七是虛榮争名。總強調個人知識産權,寫點東西到處說,啥啥是他寫的。這個在選調生當中經常有。我已經遇見過好幾個這種人了,也确實寫了一些文章,然後就到處經常見到人說,哪個領導的什麼什麼是我寫的,書記主席哪個講話哪段是我寫的。老說這個幹啥,是不是。你要沒在你那個單位裡,在廳局也好,縣區也好,市區也好,那個工作,領導長期的提示、指示、交代你任務,讓你去寫,你能寫出來?你倒是寫一段跟你工作毫不相幹的東西呀,你寫的東西還不是你自己工作上的内容嗎?工作上内容就是集體的大家的智慧,你隻是在這裡頭提煉一下。而且就算你寫了,也沒必要去強調那個知識産權,而且那個知識産權也沒法确定是你的。你要像季羨林老先生,人家寫的“吐火羅語動詞的用法”,這是他的,誰也不懂,吐火羅語都沒人說了,語言都消滅了,但是他還能研究出那動詞的說法,全世界獨一份,誰也不能說這知識産權不是他的。但是你說廣西開放的思考、廣西交通的思考、廣西财政的思考,那不就是工作嗎?還有的人是把道聽途說的一些東西都拼湊,拼湊以後自己也寫文章了,就在那裡賭有一天這個名詞會被書記、主席、自治區提出來,然後他好說:“你看,我提的。”這些時髦的東西,像現在什麼大灣區啊,什麼自由貿易島啊,然後他就開始了,說廣東搞個大灣區,北部灣也應該搞個大灣區,搞一個跨境大灣區。海南搞個自由貿易島,就說廣西也應該搞個自由貿易港、自由貿易區。就是類似這樣的,道聽途說的往上搬,搬了以後,稍微有人提一點,就開始說那個是我先提出來的。這有什麼意義呢?很多人有這個毛病。

八是心術不正,嫉賢妒能。同事好了,他說人壞話。下級好了,他就打壓,生怕自己的前途受威脅受競争。這種作風堅決不能有。同事也好,同級也好,下級也好,人家的成長你擋不住,隻有他好你也好,互相說好,這樣才能好。有的人喜歡偷偷摸摸地在底下使壞,兩個處長,其中一個可能要提拔副廳,考核的時候他就開始了,搞一封舉報信,造點謠,就開始使這種壞。這種事抓住都要嚴厲打擊。而且我們每一個人不能這麼走,一定要走正路,這次輪不到你,說明你不行,下次會輪到你。這是政治品德,非常重要。

九是缺乏強項,一無所長。到廳局就淹沒在廳局,到市縣就淹沒在市縣。昏昏沉沉,沒有生氣。很多人是博士、碩士,“985”“211”畢業,考試時候行,在校園裡非常行,但是一到工作單位,沒有所長。博士、碩士也好,你一定得有一招吃飯的。人家會的你都會,人家不會的你也不會,平平常常,叫你寫個東西,你也寫不好也寫不壞,出差跟着走,辦事你也辦不好也辦不壞,這個就不行。你一定要煉成一招,你說你外語好,領導見外賓你得能當翻譯,光會不行,會到能翻譯就變技能了。有一次自治區領導講,當年在中組部的時候,有個老同志,對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原著的東西就跟活字典一樣,大家寫稿的時候說到哪個事是馬克思說的,你說個意思他就馬上給找到一句原話,這個人就變得大家離不開,寫大文章就缺不了他。那你到底啥行?你一樣都不行,就很難說有本事、有前途、受重用。

十是目光短淺、心浮氣躁、見硬就回、亂換頻道。很多人缺乏大志向,缺乏大謀略,都是小聰明。要有宏圖大志,這不是虛話。我們讀到博士、碩士,選調生進了機關,你真是要把國家的發展、人民的幸福當成自己的追求。首先,把國家的利益擺在前面,把個人的利益擺在後面。然後,以這個大的使命為目标,自己踏踏實實的幹,這樣才能無愧于國家、無愧于家庭、無愧于自己。好多人沒有什麼宏圖大志,都是眼前利益,幹一兩年,覺得這個地方沒有啥前途,我得換個單位,就想換了。為什麼換呢?覺得在這個地方沒顯露出來,能不能再換個單位幹。你都不知道你在這為什麼沒顯露出來,換一個單位你仍然顯露不出來。老是換頻道,這個廳不行,想盡辦法認識另一個廳長,調那去。那個廳不行了,認識哪個書記、市長,再調到哪個地方去。換來換去,哪個窩也沒弄懂。就像我們打乒乓球,輸了就去換球拍、換膠皮,實際上是你沒把功夫練到,功夫使偏了。

這十個毛病,我也是接到了任務以後,匆匆琢磨大緻理了下,不一定對。但是我想,多多少少也許能對上号,作為一種共勉和警示。

第三,選調生要打好人生事業的根基。

我們看同樣一年來到機關,來到一個單位的同志,五年以後誰行誰不行就能看出來了,十年以後有的人就已經提拔了,而有的雖然是博士、碩士,還原地踏步。到20年以後有的人提廳長、市長了,有的人還當科長呢。為什麼呢?這個就是你的後勁足不足、你的工作路子對不對、你的功夫到不到決定的。所以剛才就說這是長跑。現在選調生來了,博士們工作兩年就定級副處了,但你如果根基不厚,路子不對,也可能一輩子隻是副處了。這種高低上下的區别,就在于你是不是堅持終身學習的習慣,堅持走正路。你在那裡天天琢磨拉關系,人家在那裡加班加點、看書學習、做筆記寫文章。在一個單位也好、一個市也好,領導給你兩次機會都搞砸的話,第三次肯定不會找你了。所以每一個環節都是日常積累,我們應該在工作、生活、品德修養這些方面,打好根基。根基厚重,就能有無限發展空間。主要就是德、能、勤、廉四個方面打好根基。

第一個字是“德”。德首先就是政治品德,就是要為黨為國家,無私奉獻,高尚正派,以國家和人民為己任,對黨忠誠,對國家忠誠,對事業忠誠,是一個踏踏實實、樸樸實實的幹部。一顆紅心,報國為民,這種政治品德。第二個要有政治行政情商,就是要懂規矩,做政治工作,做行政工作,在政府機關一定要懂規矩,懂規矩首先要尊重你的領導,你在這個單位,連你的領導你都不尊重,你這個政治品德肯定就是差。尊重領導,多請示,多溝通。尊重同事,多交流,多互鑒。做事一定要按程序,不按程序做,不組織團隊去做,那個工作就算做成也不是一個好工作。一個機關、一個單位,是一個團隊,不是講個人英雄主義。每一項工作,既把它搞成了,又讓這個團隊能夠進步,這才叫好的工作。另外就是不要把自己當回事,這也是政治情商。好多人把自己看得太重,領導說一句,好大的壓力,耿耿于懷。或者自己一個什麼意見,領導沒采納,耿耿于懷。很多人有這個毛病,太把自己當回事,你那個建議可能對,但領導有更全面考慮,他不采納肯定有他不采納的道理,你不要把你那點建議當做寶,别把自己太當回事。第三就是人性品德,人品一定要好,要團結厚道,争千秋萬代而不争一時的風光。團結的能力,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政治素質,如果你不能搞好團結的話,你這一輩子做不成大事。一定是善于團結、會團結才行。團結就需要有胸懷,需要有修養,要會團結。如果你做一把手的話,做處長也好,縣區長也好,就要團結好你這個團隊,要有胸懷,要能受委屈,要聽不同意見。你要是副手的話,就要團結好你的領導。我現在有一個原則,就是這個單位發展不行,換一把手;這個單位團結不行,換二把手。一個地方發展不起來,就是你一把手的責任,水平差,不能把整個發展的謀劃搞起來,帶動大家幹起來。但是這個地方團結出問題,就是二把手的毛病,或者副手的毛病。我多次批評過好多人,我說組織是信任那個一把手的,信任那個處長的,組織任命他在這個地方當處長,當你們處的法人代表,你是副處長,你要配合好他,你不要跟他作對,這才能風清氣正。也有人說過,老大是老二維護出來的。你這個單位的老二老找毛病,這個老大他也沒有威信,整個單位都沒法做。這種團結的素質、團結的品德,無論你是當一把手,還是當副手,還是當成員,都是一個團隊裡面最重要的。不能當害群之馬。不團結就是出于私利,就是一種個人的小算盤,這必須刹住。第四個,要服從分配,不挑不撿,往長遠看,每個崗位都是寶貴的經曆,這是種品德。現在工作30多年來回頭看,哪一個時刻調到哪裡去,放在哪個崗位,都是好事,都是寶貴的機會。像中央機關裡有的人從大學畢業進中央機關就管汽車,從科員到副處長到處長到司長都管汽車。看似手頭有權,實際是很不利于成長。年輕的時候,一定是在哪個崗位上就把它做好,同時組織上把你調到哪,你就高興地去,不必有任何想法。等你過去,幾年後回頭一想,都是非常寶貴的,多虧給你換了個地方。這方面有些人年輕的時候想不開,有的時候覺得那個地方有權。在廳裡面有的處有權,有的處沒權,有的人就貪這個權。有的時候說市裡的這個部委辦局權力大,那個權力小。有的說我是學工科,你讓我搞黨建,或者搞什麼文化,我又不懂,不願去。這些都不對。一定要在年輕的時候,多一些崗位,多一些經曆,等到組織真正要提拔你的時候,你那些多崗位的東西,不知道哪個段兒它就起作用了,因為你有那個經曆,所以那個地方缺人的時候就想到你,而多崗位的經曆也有助于更寬的知識、更多的經驗、更大的工作能力。這也是品德的一方面。

第二個字是“能”。一是要有一技之長。一個廳局百八十人,一個市裡面處級幹部也上百人,憑什麼提拔你?每一個人都覺得我自己應該提拔,而且每一個人的習慣都是自己看自己比别人看自己的估計要高,總覺得自己很好。但在人家眼裡不是這樣的,人家覺得其他人比你還好。所以你到底有何德能,就要有能夠展現你特長的能力,不要做油條幹部。我在北大讀博士的時候,有一次上肖灼基老師課,他問我為什麼來讀博士?大家都說在國家計委挺好的,為什麼來讀博士呢?後來我就跟他說,在國家計委工作十多年,我體會到一個問題,就是很容易蒙混過關。比如說,我不懂農業,我确實也不懂農業,但是混成“油條”了,很容易蒙混過關,辦法是什麼呢?你給黑龍江省發改委發函,說國家發改委王處長要來調研農業問題,請你們準備農業的情況、問題、建議形成書面材料,然後開座談會。你去了,人家就說國家發改委處長來了,坐一屋子人,跟你彙報。黑龍江省農業現狀是什麼,情況是什麼,問題是什麼,政策是什麼,跟你講。你啥都不懂,就跟他說最近錦濤說了什麼,家寶說了什麼,你沒提他姓,人家不知道以為你們很熟呢。然後你又給吉林省發函,國家發改委王處長要來調研農業問題,請你們準備書面材料。你到那裡,他說的還是這些問題。你就用黑龍江講的那些問題跟他們聊。然後你再給遼甯省發個函,到遼甯你就不用他們講了,你拿黑龍江和吉林省聽到那些問題問遼甯人,遼甯人被你問得一愣一愣的,對你佩服的不得了。但是,農業到底在國民經濟中是什麼位置,我們到底怎麼來發展農業卻心中一片空白。所以說我們不能當這種油條幹部。自治區廳局的處長到市裡面我們都高度重視,認認真真跟你彙報。你不能老拿玉林、百色的問題問北海。所以不能當油條幹部。你一定要認識到自己的真能在哪裡,哪種是假能,你所在的單位給你賦予的一個光環,那個能是假的,你沾沾自喜那個光環,以為是真能,那就完了。

二是接受任務獨立完成,不要反複請示。其實請示是對的,但是有的時候請示也有毛病。比如說,交給你一個任務,讓你去搞個現代農業示範區,一會你就回來請示,我想引進幾個企業,問書記市長行不行,你說行我就這麼幹了。一會又請示搞了廣告行不行,你說行我就這麼幹。這個表現讓人覺得你能力差。就像打仗現在叫你把那山頭拿下來,你就把它拿下來。你不要說司令員,前面有條河,我想架個橋,你看行不行,行我就架個橋。前面有個小樹林,我在裡面隐蔽前移,你看行不行,行我就這麼幹。不要搞這個事。叫你把山頭拿下來,剩下怎麼幹,怎麼能把山頭拿下來就怎麼幹,這是你的能的體現。請示報告是對的,但不是這麼細細碎碎反複請示。特别是處長、縣區長,一定要注意。

三是接到任務後不要再去分包。領導說了哪個處長把我們今年全年的工作寫個年終總結。你這個處長拿到任務以後就去做方案了,列了目錄,列了幾個大的方面,全年以來的政治工作情況由廳長負責,今年的開放方面由張副廳長負責,今年的項目方面由李副廳長負責,你們都給我提供一些素材,完了我把它們湊起來,組織一幫人,在一個飯店,寫兩天。不是這麼弄的。這個任務交給你了,你把它寫完,不要再去二批發,讓人覺得你能力差。

四是要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就是看到别人好的地方,馬上反思到自己,變成自己好的地方。看到别人差的東西,你馬上反思到自己,有沒有不對勁的地方,要馬上改掉。廣西話把這叫“靈醒”,這個一定要有,這是一個能力。好多人很遲鈍,人家反複敲他,說哪有毛病,還是改不了。所以要有自我反思的能力。你看到哪個處的處長為什麼老是幹得好,你要馬上研究明白。還有哪個處為什麼老是做錯事,你要趕快借鑒。這種反思的能力非常重要。

五是要有自我規劃的能力。選調生都懷揣着一腔報國熱情,那你的一生将來的發展是怎麼想的,也要有一個自我規劃。你在五年内怎麼樣?十年内怎麼樣?十五年内怎麼樣?為了這個目标應該做哪些準備和積累,要有自我規劃的能力。這實際上也是人生的一種設計,這個設計清楚了以後你就不會迷茫,不會說看有人到公司去了,一年年薪拿個三四十萬,你就羨慕、心慌。一看别人怎麼又提拔了,你又心慌。你設計好了你的路徑就踏踏實實去往下幹,不能盲頭亂撞,不要憑命由天。你要把個人的理想和國家的發展和自治區的發展和你們單位的發展結合起來,這樣才有更順暢的發展。

 

二是要寫文章。“文章報國、詩書傳家”。文章是你最好的介紹人,是你不用求任何人的東西。現在這個風清氣正的大環境,我們這些讀書人,不要老想着求人,不要老想着走邪門歪道,就是靠自己。靠自己靠什麼?就是靠你的知識,靠你的眼光,靠你的本事。你的本事在哪裡體現,一方面是幹事能力,一方面就是寫文章。寫文章越到底下的時候就越有非議,好多人他寫不出來文章,他一看你寫文章就嫉妒你,說你又不是研究院你寫什麼文章。還有的說寫什麼文章啊,幹就是了。幹是沒問題的,粗活靠猛打猛沖可以幹,但越是複雜的,關系重大的工作,越沒那麼簡單。就好像一個人腦子裡長瘤了要給他開刀,你說搞什麼研究啊,打開摘出來不就完了麼。我問你腦子裡的結構是什麼樣的,血管怎麼走的,你了解麼?你研究過麼?隻有對大腦有長期深入的理論實踐研究才可能有成功的把握。越是前沿的、繁雜的事越不是僅憑熱情和願望就能搞成的。我們現在的三農問題,鄉村振興戰略問題,最近開的工業化高質量發展大會,産業怎麼發展,城市怎麼發展,對外開放怎麼搞,南向通道怎樣才能夠給廣西帶來最大利益,你沒有研究怎麼幹?寫文章的這個過程,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的研究思考,目的是為了在更高的層次上,更寬的視野和更透徹的理論實踐上推動具體工作。所以,我們這些選調生,博士、碩士,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實際工作一定要幹好,同時把實際工作上升到理論,在用理論指導更加理性地做好實際工作,如果沒有這條,你就沒有大的後勁,也不能說明你行。

 

我就說這麼多,‍‍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王乃學:現任廣西北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黨的十九大代表。beat365官方网站1996級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