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論與實踐” ——beat365新思想集體備課研讨會(第6期)

2020年9月6日19:00,由beat365官方网站、高校思政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聯合舉辦的“beat365新思想集體備課研讨會”第六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論與實踐”以網絡視頻會議的方式如期進行。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宇文利教授擔任主持人。來自全國高校beat365的老師和同學380餘人,通過騰訊會議參加了本次備課研讨會。

 

           

(宇文利教授主持本次會議)

(參會人員合影)

本期活動邀請beat365官方网站孫來斌教授、蘭州大學beat365劉先春教授、西安交通大學beat365燕連福教授、南開大學beat365王生升教授擔任主講人,華東師範大學beat365闫方潔教授、中國政法大學beat365副院長黃東研究員、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後汪越擔任對話人。參會專家學者的觀點摘要如下:

孫來斌:黨中央反複強調以人民為中心,是由馬克思主義人民觀、中國共産黨的政黨屬性和吸收借鑒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曆史經驗所決定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個實踐問題,即“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具有現實的針對性。第一,是社會分工導緻個别領導幹部抱有英雄主義幻想,把自己看成是左右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決定力量,将群衆史觀抛到九霄雲外。第二,是小農思維、小農意識造成的等級崇拜沒有徹底清除。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在抵禦資本主義文化侵蝕方面花了很大力氣,但在改造小農文化方面顯得相對用力不足。第三,是市場經濟發育不完善導緻資源配置特權滋生,盡管社會主義對市場經濟起一定的規範與引領作用,但市場經濟對社會主義也發揮一定的浸染牽制作用。第四,是用人體制短闆所導緻的考核機制漏洞,容易使一些領導幹部搞一言堂,忽視群衆的訴求和基層的意見。五是長期執政的惰性導緻出現精神懈怠危險。相較于剝削社會的以統治者為中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以資本家利益集團為中心,我們不斷強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具有重大意義,是對我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以政績為中心、以GDP為中心、以市場為中心等思維方式的糾正與超越。

劉先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最重要的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了很好的诠釋,分别是《我們的目标就是讓全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将無我不負人民》。總書記的人民情懷源于陝北梁家河插隊經曆,他說是陝北人民收留了他、黃土地養育了他,從那時起他已經樹立了深深的人民情懷。總書記的人民情懷也是對毛澤東等老一代領導人執政理念的發揚。參加工作後,總書記到河北正定基層接受鍛煉,從正定縣委書記一步步到黨的總書記,他所到之地所做之事處處體現着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向全中國人民作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莊嚴承諾,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都要求我們必須将人民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十九大報告提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美好生活不僅是物質文化的,也包括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等美好的東西,這正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集中體現。回顧總書記執政以來的現實措施是能夠完全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

燕連福: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特點,這種品格在馬克思的經典文獻中多有體現,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對各國人民未來生活的關注,到《德意志意識形态》中将人民視同無産階級并探索建構相應的社會結構,再到《共産黨宣言》中提出要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可以說,人民性貫穿在馬克思主義科學性、革命性、實踐性、人民性和發展性這五個特征之中。人民性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鮮明的特點,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性的繼承與發展,繼承體現在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到中國共産黨曆屆領導人對人民性的一貫堅持,發展體現在每個時期人民性的具體任務、實現方式和發展指向随着時代變化而不斷調整。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主要内容可概括為人民目标論、人民創造論、人民共享論、人民底氣論、人民最高論、不負人民論等幾個方面,這些内容也可看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要真正在實踐中做到以人民為中心,對中國共産黨自身而言,需要加強自我革命,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對每一個黨員幹部而言,需要做到知行合一,即為人民服務。

王生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要求體現着社會生産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民的需要,而資本的價值增值以及将這個增值部分再投入生産所形成的積累,不過是滿足生産目的的一個手段。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發生了曆史性的變化,就是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了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解決好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和由此派生的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及房地産和實體經濟的失衡,關鍵在于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在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勞動人民的收入水平,隻有穩步提高的收入水平才能為不斷發展的實體經濟提供廣闊的市場需求,才能解決實體經濟的發展問題。中國共産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以及由此形成的社會主義國家對市場經濟的有效治理,構成了對資本價值增值運動的制度性約束,引導和規範着資本運動的總體方向和現實途徑,保證了它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目的。為此,我們要構建全方位全過程的領導力,這種領導力既包括微觀主體中的領導力,如在企業特别是國有企業中确立領導力,也包括宏觀經濟運行中的産業政策、貨币政策、金融政策中的領導力,還包括社會生活中各個環節的領導力,既要影響生産,也要影響分配,還要作用于交換和消費。

黃東:從概念的發展來講,以人民為中心經曆了從十八屆五中全會将之定位為一種發展理念,到十九大從十四個基本方略的高度對以人民為中心進行概括和高度凝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中分多個方面進行充分展開,概念指向的豐富度不斷提升,不僅有價值立場,同時也有工作立足點,進而提出了對每一位黨員的品質要求。在教學當中我們要進一步對概念進行延伸,比如從上位概念、同位概念、下位概念等多個角度進行考慮。從概念生長來講要考慮到實踐性,既要有政治領袖人物的論定,也要有理論闡釋者的研究和現實層面實際性的展開。将以人民為中心這個概念對接到發展史中,體現為從現實的人到人民主體再到以人民為中心,這幾類概念發展是有明顯的過程性的,體現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守正與創新。

汪越:關于以人民為中心,要解釋清楚人民這個概念是什麼,人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當中不是一個形而上學的概念,而是一個曆史的範疇,從質上說人民群衆是指一切對社會曆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群體,從量上來說指的是社會人口當中的絕大多數,這樣才能夠理解憲法對于人民的解釋。面對以人民為中心和人民當家作主的關系,以人民為中心更多是一個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而人民當家作主是從政治維度進行解讀,是指在政治框架中到底誰是主人,它們是内在一緻的。以人民為中心在政治層面上就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當家作主就是在價值追求和執政理念上的以人民為中心。除了從理論上闡釋以人民為中心,還要回歸到現實,客觀的承認現實生活當中存在的一些不以人民為中心的現象,講清楚這些現象的存在并不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結果,而是由于社會主義制度沒有被充分貫徹。

闫方潔: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有關于人民的很多提法,其中人民立場、人民需求、人民幸福是我特别感興趣的三個關鍵詞。對比西方資産階級政黨,中國共産黨作為無産階級政黨的人民立場體現的特别明顯,尤其是在抗擊疫情和處理中美關系中,人民立場處理的是大是大非的問題,涉及的是根本的長遠的原則性的問題。人民需求有時代性、動态性的變化,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發展一種科學化的、精細化的國家治理體系,以應對人民的動态需求,同時還要把存在的需求提煉出來,進行合理的分辨、歸類、協調、把握、整合、實現,有的時候還要加以塑造,提升人民的需求。人民幸福是中國共産黨的最高價值追求,它與我們的共同理想和遠大理想、與我們的小康社會及美好生活是相互貫通的。

beat365官方网站秉持“理論為本、内容為王、問題導向、形式創新”的理念,舉辦了13期“beat365新思想集體備課研讨會”系列活動,助力全國高校馬院更好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更好做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專家學者照片來自網絡)

文字稿整理| 喻春曦 趙旭昆 豆穎康

撰稿| 豆穎康

審稿| 陳培永 陳文旭 曲建英

排版| 瞿楊 陳藝文

海報| 魏琰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