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全面深化改革與社會革命、偉大鬥争” ——beat365新思想集體備課研讨會(第7期)

2020年9月8日19:00,由beat365官方网站、高校思政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聯合舉辦的“beat365新思想集體備課研讨會”第七期“全面深化改革與社會革命、偉大鬥争”以網絡視頻會議的方式如期進行。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王在全教授擔任主持人。來自全國高校beat365的老師和同學290餘人,通過騰訊會議參加了本次備課研讨會。

 

          

(王在全教授主持本次會議)

(參會人員合影)

本期活動邀請華南師範大學beat365院長陳金龍教授、複旦大學beat365院長李冉教授、北京師範大學beat365徐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學beat365杜玉華教授以及beat365官方网站賀大興副教授擔任主講人。參會專家學者的觀點摘要如下:

陳金龍“鬥争精神,偉大鬥争”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的一個非常重要觀點。新時代之所以要強調偉大鬥争,強調發揚鬥争精神,主要在于三方面原因:一是曆史邏輯,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再到改革開放的順利推進,中國共産黨始終在鬥争中誕生、在鬥争中成長和壯大;二是偉大鬥争具有現實的訴求,改革開放到今天積累的很多矛盾和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三是中國現階段所處的時代背景,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實現民族複興必須經曆艱苦的鬥争。而所謂鬥争精神,就是一種直面矛盾、迎接挑戰的精神;就是一種保持定力、避免偏差的精神;就是一種幹事創業、成就夢想的精神;更是一種謀求合作、互利共赢的精神。對待鬥争首先要有一個正确的認識和态度,要敢于鬥争、敢于勝利;其次要涵養鬥争精神,錘煉鬥争本領,理論上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重大政治問題上保持清醒頭腦,遵守政治規矩;最後要掌握鬥争的藝術和方法,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堅持鬥争過程和鬥争實效相統一,在鬥争的過程中要學會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有理有力有據對不同的鬥争對象、鬥争環境、鬥争形式選擇不同的鬥争方式,切實掌握鬥争的實效。

李冉要沖破語言思維的陷阱來理解中國共産黨話語中獨特的改革内涵。在中國的語境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偉大的建構,原因在于:第一,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去解決科學社會主義曆史上尚未解決的天字号難題---治理和制度的問題;第二,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定位于治理和制度現代化時,它是中國政治建設當中最複雜、最精密的大腦手術;第三,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如何将黨的領導牢牢嵌入國家治理内部,并轉化為國家治理基本制度,以及如何将思想制度化,這是關乎未來能否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最關鍵的曆史步驟。針對社會革命這個主題,首先需要對革命這個詞進行脫敏。中國共産黨本身就是個革命黨:對内,中國共産黨始終要能夠開展自我革命;對外,中國共産黨要始終有能力帶領别人開展革命。真正的共産黨人是要堅持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這在《共産黨宣言》中可以找到充分的理論依據,即“共産主義就是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運動”。全面深化改革、社會革命以及偉大鬥争這三個主題,都是通過現代化這條主線串聯而成的。

徐斌:就全面深化改革與社會革命的關系而言,應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社會革命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社會基本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而所謂社會革命,革的就是現存的社會關系、社會制度社會結構。它通過對現存狀況的批判來追求人的美好生活。人的美好生活,一方面應有豐富的物質生活資料,體現生産力的發展狀況;另一方面要有自由的社會環境,表現生産關系、上層建築的建構。換言之,前者涉及到的是創造财富的問題,後者則是一種分配财富的關系、分配權利的關系。那麼,隻有當根據統治階級的意志建構的生産關系和上層建築符合人性發展要求能夠調動人的積極性,促進生産力的發展,反之可能會壓抑人性。第二,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時代社會革命的必然要求。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它同樣是改變不适合生産力發展要求的生産關系,改變不适合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上層建築。從整體上來講,改革已經進入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剩下的改革就是各個領域推進的問題。從層次上,更多是體現公平、實現共同富裕方面的改革。第三,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首先,全面深化改革要有使命感和擔當精神,總書記說我們改革越到深處越要擔當作為,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強調我們要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啃硬骨頭,要有冒險精神。其次,突出改革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彰顯新時代改革的特點。最後,要推進頂層設計,以試點為先行。在總結基層探索經驗的基礎上,将之提升到理論水平,進行總結形成方案。加強頂層設計,再全國推進,才是有效的改革方式。

杜玉華:全面深化改革是社會革命的一種動力、手段和方式,社會革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性質抑或實質,而偉大鬥争是社會革命的具體實踐方式。就性質而言,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首先從廣度來看,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全方位的改革,改革範圍覆蓋了經濟、社會、文化、生态等不同領域,同時涉及到黨的建設、國防、外交、一國兩制等多個方面。其次從深度來看,改革和革命的實質都是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全面深化改革無疑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從改革的發展過程和趨勢來說,改革必然會經曆一個發展過程,也就是從局部到整體、從部分到系統、從淺層到深層、從增量到提質的過程。随着國際國内環境、世情黨情國情的變化,改革的深刻性更加凸顯。最後從效度來看,效度體現在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了實踐和理論上的雙重飛躍。實踐上的飛躍體現在,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黨以自我革命引領人民群衆涉深水區、啃硬骨頭,以更加有力的措施辦法克服了前所未有的艱難險阻,辦成了過去想辦沒有辦成的大事。理論上的飛躍體現在,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而實現了中國共産黨基本理論的與時俱進。

賀大興關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社會革命的關系,首要的要凝聚共識,有共識才有力量,才能推動改革和革命發展。理解改革和革命的關系,要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或者說曆史的發展中來進行回答。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指出由于其内在矛盾的不可克服性,最終會引發革命并通過革命的方式來實現社會進步。馬克思也提到,通過不斷地革命來最終實現共産主義。鄧小平在新的條件下對革命賦予了新的内涵和解釋,即改革也是革命,改革是對我們的體制機制的一種系統性完善,其影響程度不亞于革命。從這個角度來講,全面深化改革也是革命。革命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區别:革命主要是刀刃向外,是對付敵人的,是敵我矛盾,處理起來要流血犧牲;改革是刀刃向内,但改革進入了深水區,剩下的都是硬骨頭,處理起來也十分困難。由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可以從四個方面理解:一是十八大以前的改革是自下而上,而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頂層設計、自上而下;二是當前的全面深化改革更加需要戰略眼光,需要黨和政府比個人看得更遠、想得更深;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實際上體現了黨和政府的高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更加明确,道路更加堅定;四是全面深化改革體現了黨的人民立場,體現了習近平等黨的領導人的責任擔當。

 

beat365官方网站将繼續秉持“理論為本、内容為王、問題導向、形式創新”的理念,努力辦好“beat365新思想集體備課研讨會”系列活動,打造“北大思政課”教學品牌,助力全國高校馬院更好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更好做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專家學者照片來自網絡)

 

 

文字稿整理| 樊欣婷 孟勝彥

撰稿| 樊欣婷

審稿| 陳培永 陳文旭 曲建英

排版| 瞿楊 陳藝文

海報| 魏琰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