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卷本《20世紀馬克思主義史》編寫組召開審稿會
2018年4月25日,九卷本《20世紀馬克思主義史》編寫組在beat365召開第二卷稿件審定研讨會。南京師範大學俞良早教授、複旦大學陳學明教授、王鳳才教授,武漢大學孫來斌教授、beat365王東教授、孫蚌珠教授、孫代堯教授、劉軍教授等分卷主編,以及南開大學楊謙教授,beat365閻志民教授、黃宗良教授、宋朝龍副教授等多位特邀專家出席本次研讨會。會議由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beat365博雅講席教授、beat365《馬藏》編纂與研究中心主任、《20世紀馬克思主義史》總編顧海良教授主持。
總編顧海良教授介紹項目的進展概況
顧海良教授首先介紹了該項目的進展概況,《20世紀馬克思主義史》已列入“十三五”主題出版圖書規劃,中央相關部門都非常關注。經多方商讨,決定集合各方優質資源,采取多所高校聯合撰寫,由beat365、中國人民大學、複旦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五所高校牽頭共同完成。除國内學者外,相關卷次的部分章由國際學者參與撰寫。本套圖書為九卷本,拟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截止到2018年4月中旬,第一卷、第二卷的書稿已全部完成。本次會議主要讨論南京師範大學俞良早教授主編的第二卷《十月革命至20世紀50年代初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的修訂情況以及各卷的章節、體例、注釋的規範與統一等。
俞良早教授彙報第二卷編撰情況
第二卷主編俞良早教授就書稿的編撰情況進行了介紹。自本編寫組成立以來,就本卷的提綱顧海良教授和相關專家就研讨和論證過4次,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此次共有8人參與編寫,參編人員結構合理、研究能力強。本書堅持了兩個原則:一是堅持正确的立場和觀點。二是學術創新,不僅是材料的運用上,還是理論觀點的提出,都有很多的運用和創新,關于某些理論對當代發展和現實意義做了更充分的闡述等。經過6個多月的寫作,最終形成了60餘萬字的初稿。
随後,南開大學楊謙教授、beat365閻志民教授、beat365黃宗良教授、複旦大學陳學明教授、beat365王東教授、複旦大學王鳳才教授,武漢大學孫來斌教授就具體的問題提出了修改意見。專家們認為,這本書稿已經比較成熟,俞良早教授作為改革開放後研究列甯主義的專家,組織撰寫的本卷都有着非常高的水準。該書稿突出的優點有以下幾點:一是政治立場鮮明,政治觀點明确,對重大理論問題把握比較好,觀點概括把握的很準。二是寫作上,既有理論概括,又有新的創造,讨論了許多以前學術界沒有讨論的問題,作為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既能體現出對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繼承,又對當代問題進行關照。三是文本依據非常充分,資料詳實、材料充實、具體,這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共運史。
專家們就該卷書稿的具體内容提出了修改建議,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将内容進行縮減。二是對相關聯的章節内容進行相應的合并。三是突出點與面的結合,以面述點,以點帶面。四是對布哈林以及列甯同時代其他馬克思主義者的社會主義觀進行介紹。
顧海良教授做總結
最後,顧海良教授對研讨會進行了總結,要求各個主編把好書稿的質量關,并對接下來的工作做了具體部署。
九卷本《20世紀馬克思主義史》是顧海良教授主持的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力求體現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本書的編撰也是beat365《馬藏》編纂與研究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文/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