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藏》首發 厘清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接受和發展
《馬藏》編纂不同于一般的典籍集成,注重的是思想的過程。思想的意義不隻在于既成思想的集合,還在于思想曆史過程的集合。在思想的曆史過程中,才能映現思想的實踐影響力、理論感召力和社會推動力。 ■本報記者 韓天琪 “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學術研讨會暨《馬藏》首發儀式近日在beat365舉行。活動發布了由beat365官方网站組織編纂,系統呈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接受和發展的曆史文獻典籍——《馬藏》的第1部第1卷至第5卷,共收入1894年至1903年間出版的著作、譯著類文獻28本。目前,《馬藏》已列為“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并獲得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的支持。 會上,相關專家學者各抒己見,從不同角度解讀《馬藏》編纂的學術價值和意義。 《馬藏》編纂注重思想過程 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馬藏》主編顧海良 《馬藏》是對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相關文獻的彙集與編纂,旨在通過對文獻的系統整理及文本的再呈現,把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和世界傳播與發展的相關文獻集大成地編纂荟萃為一體。2015年初,《馬藏》工程正式啟動,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到2018年,《馬藏》中國編第一部1~5卷已經正式出版,《馬藏》研究第一輯也同時出版,6~10卷将在2019年年内出版。 作為一項重大的基礎性學術文化工程,編纂《馬藏》對于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的學理研究和學術探讨、增強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馬藏》對于促進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對于全景式地展現中國近代史也有着重要意義。 《馬藏》編纂以思想性和學術性為标格,堅持用真實完備的文本理路再現曆史,特别是思想曆史;堅持尊重曆史、細緻纂修,精密诠釋、求真拓新、全面籌劃、系統編排;堅持思想性和學術性的有機結合,力求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過程、實踐過程和思想過程作出系統探索。 《馬藏》編纂不同于一般的典籍集成,注重的是思想過程,在厘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文本理路中,探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路标”或“曆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形式”,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體系的思想曆史基礎。注重思想過程,因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思想的意義不隻在于既成思想的集合,還在于思想曆史過程的集合。在思想的曆史過程中,才能映現思想的實踐影響力、理論感召力和社會推動力。 思想的“曆史路标”則是思想過程的轉折點,是由社會曆史巨大變化或思想曆史重要變化而樹起的裡程碑。從思想過程上去理解,從“曆史路标”上去識别,将更為系統地再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曆史,更為全面地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必然性,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理論基礎。 《馬藏》編纂拟分作“中國編”和“世界編”兩大系列。現在着手編纂的“中國編”,主要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曆史進程中相關文獻和研究成果的彙纂。 《馬藏》采取分部結構,共分作4部:第1部為著作(包括譯著)類文獻;第2部為報刊文章類文獻;第3部為各類通訊報道,及各種檔案、筆記、書信等文獻;第4部為中國共産黨有關文件類文獻。4部之下,按照思想曆史過程分部設卷。2019 年出版的是《馬藏》第1部第1卷至第5卷,收入的是1894年至1903年間出版的著作、譯著類文獻,約合360萬字。 《馬藏》對各文獻文本的編纂,分作三大闆塊。一是文本呈現。為有利于學術研究,凡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相關的有思想價值、學術價值或文本價值的文獻,在内容上依照原貌呈現;對同一文獻文本有不同版本的,如有思想價值、學術價值或文本價值的,則逐一收錄;對不同時間出版的同一文獻和數據,在内容上沒有變化或變動較少的,隻收錄最初版本的文本。二是文本校注。以頁下注釋的方式,指出原書中的誤譯、誤寫或誤排,予以更正;對文本中出現的人名、地名、著述、曆史事件、組織機構和報刊等名詞給予準确而簡要的說明。三是文本述評。以“編者說明”的方式附于相應文本之後,呈現編校者對該文本的述評,“編者說明”對文本形成和流傳情況作出描述。如介紹文本原貌及來源、作者、譯者、曆史背景、出版情況、不同譯本和版本演變情況、文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史實、文本傳播狀況、文本的思想傾向等。“編者說明”也對文本研究狀況作出述評,注重對與該文本及其主要内容相關的國内外學術界研究現狀、主要觀點和各種評價作出述評,力求對已有研究成果作出思想性和學術性的總體述評。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中,在文本選擇和文本迻譯上,作者或者譯者的思想傾向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對外來思想文化的介紹中,中國傳統的“通變”理念滲透其中。“通變”的意境在于通曉變化之理,講求應時而動、順勢而為。 《馬藏》第1部所編纂的著作,我們按照習慣稱作“文獻”,但在具體編纂中,更多的是以“文本”對待。在《馬藏》編纂中,對各種文獻不是從既成的“作品”,而是從“文本”探索意義上加以理解的。“文本”意義上的研究,突出的是對文獻的原始文本、文本多種迻譯本、文本多種版本、文本流轉、文本擴展和轉呈等方面的研究,這就改變了以往從“作品”的靜止的、孤立的意義上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文獻研究的方法。 在文本選擇上,結合清末中國的國情及社會現狀,以“文以載道”的強烈意願,力圖在“傳道”中“悟道”、在“悟道”中“行道”。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在西學東漸過程中,中國知識界開始譯介各種社會主義思想的著述,中國人也開始了解和認識馬克思思想及其社會主義學說,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開端。當時的一批知識分子,懷抱着救亡圖存、強國富民的願望,到處尋求真理。這一時期,日本知識界對馬克思思想和社會主義學說已經有了更多關注和理解,出現了一批有影響的著述。留日學生和旅日學人在日本接觸到這些著述,思想上受到極大震動。為向國内傳播這些思想,他們積極而急迫地選擇其中的一部分著述譯介到國内。在譯介過程中,幾乎所有知識界學人都依循“文以載道”的理念,結合清末中國的國情及社會現狀,以“載道”的強烈意願,有意識地選擇自己所贊賞的思想主張和種種“主義”,落實相關文本,力圖在“傳道”中“悟道”、在“悟道”中“行道”。 在文本迻譯的“互文性”上,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中文本思想生成和文本轉呈的特征。《馬藏》突出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中文獻的“文本”意義上的研究,由此必然生成文本研究中“互文本”和“互文性”的問題,這裡講的“互文性”,指的是“文本與其他文本,文本及其身份、意義、主題以及社會曆史之間的相互聯系與轉化之關系和過程。”在“互文性”意義上,可以更為深入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中文本思想生成和文本轉呈的特征和意義。 《馬藏》的文獻價值、學術價值、學科價值與思政育人價值 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于鴻君 我們把《馬藏》工程定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重大基礎性學術文化工程。馬克思主義文獻的收集和出版一直受到學術界的肯定,但學術界始終未能把與馬克思主義發展有關的文獻集大成地編纂為一體,這不僅不能滿足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需要,也不能滿足形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學派和話語體系的需要。因此,啟動馬克思主義文獻編纂工程,對于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推動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具有重大且深遠的意義。 《馬藏》是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學說傳播過程中相關文獻的彙編,而文獻的彙集和整理是進行學術研究的基礎,在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研究史上出現的重要理論和學派都以文獻研究為依托。 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相關文獻的出版,促進了20世紀西方最有影響的馬克思主義流派的形成。俄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從1907年起在歐洲整理了大量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獻,為1921年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的成立打下了基礎,研究院對馬克思、恩格斯相關文獻資料的大規模收集購買活動,又為1924年籌備出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打下了堅實基礎。有的國家相關研究所因對馬克思、恩格斯文獻和國際工人運動文獻的豐富與收藏成為世界學者研究馬克思主義文獻的思想聖地。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随着科學社會主義和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及相關學科的恢複和建立,學術界關于社會主義的曆史和理論研究取得長足進展。然而由于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建立時間不長,特别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界對馬克思主義文獻資料的系統彙集和整理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有價值的成果比較少見。從目前的研究現狀看,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特别是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接受的文獻史的系統編纂仍須建設。 這一缺陷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特别是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中國近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二級學科建設形成了很大制約。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思潮湧入中國,在思想交鋒中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等思想逐漸在各種思潮中脫穎而出,在這個過程中,先輩知識分子留下了大量文獻。國外一些學術單位把文獻整理看做學術工作,這項工作會耗費很多人力、财力、物力。其成果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基礎性資料。然而受各種條件制約,我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界一般不太重視文獻的收集整理。 目前對這個領域資料收集仍然不系統、不完整,表現為許多散落各地的珍貴文獻未被發現,或者發現線索由于收藏地管委會的限制等原因,文獻獲取困難,還有的文本散落在中國香港地區、台灣地區和海外(包括日本、美國、歐洲一些國家),這就增加了文本收集的難度,造成以往的研究往往由于資料不足,或者未見到底本而難以開展。 在研究中,除了文獻資料獲取的問題外,研究範式和研究方法上也出現了一些亟待創新的問題,例如概念史、觀念史、文獻學等研究方法還沒有用在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領域,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研究因此受到限制。 《馬藏》的出版讓未被發現的文獻得以面世,将為相關研究提供新的解讀,創新馬克思主義傳播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範式和方法。 《馬藏》的開拓性不止于文獻價值和知識價值,還有學術價值、學科價值、思政育人價值。關于學術價值,《馬藏》的特點是突出學術性、權威性、編纂原則創新性。在研究中,我們将結合翻譯史、傳播史和接受史等研究方法,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中國知識界探索中國富強、中華民族複興的過程,以嚴謹科學的精神進行研究,在思想史和學術史的層面提升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學術水平,逐漸形成自己的研究風格和研究範式,引導國際學術界的讨論。 《馬藏》是一項多學科綜合史學研究工程。《馬藏》的編纂出版将展現真實而客觀的中國現狀,揭示中國人民如何選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執着地傳播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衆化、時代化,這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以及馬克思主義傳播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學科研究方向的拓展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國内學界限于史料不足,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領域還存在一些錯誤的觀點。例如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和中國共産黨接受馬克思主義完全是共産國際策劃的結果,《馬藏》的出版将通過詳實的思想史資料和文本證據對此進行有力回應,有助于抵制曆史虛無主義的思潮。 《馬藏》編纂和研究工程還有一個宗旨——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相關學科的人才培養。beat365将通過《馬藏》工程,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相關學科博士生、博士後人才的培養工作,讓參與《馬藏》編纂和研究工作的年輕一代不斷提高學識學養,提升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将來成為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界、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界的領軍人才。 通過《馬藏》工程,我們将聚合一大批國内外優秀學者,形成有特色的研究群體,近期目标是形成影響世界的學術流派。下一步要加大吸納校内外、海内外馬克思主義學者,特别是馬克思主義文獻研究的專家學者。 根據規劃,《馬藏》将通過20年左右時間完成。動員包括beat365在内的全國乃至世界相關領域學術大家加入到編纂工作中,這絕不隻是beat365的工程,而是一個國家級工程,也應該是馬克思主義在全世界發展方面涉及到全人類的一個重大工程。 從目前的階段性成果看,編纂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參與的學者還不夠廣泛,特别是大學者不夠多,希望能夠有上百到數百名大學者,特别是從工作崗位退休的學術大家加入到這個工程研究中。下一步我們要啟動國際上的馬克思主義文獻的收集整理,完成《馬藏》的世界編,希望我們的編纂隊伍中吸納進國外的優秀學者。 第二點不足是對《馬藏》的研究還不夠深入。2018年,《〈馬藏〉研究》出版了第一輯,這應該說是組織更多的研究力量來深入進行《馬藏》發現的一系列重大目的的研究,在這方面還需積累經驗,動員更多的學者參與到《馬藏》的研究工作中來。 用曆史說話,用史實發言 beat365曆史學系教授臧運祜 《馬藏》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學價值。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上留下的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文獻資料是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要基礎,而相關文獻的彙總編輯是缺乏的,這使得研究者有一種望洋興歎、無所适從的感覺。同時,《馬藏》對于學界在新時代傳播研究馬克思主義具有無可替代的時代價值。2015年和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曆史科學大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曆史研究院成立儀式的緻辭中,都講到曆史研究是我們一切研究的基礎。《馬藏》為我們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獻,可以預期《馬藏》的繼續推進、越來越多文獻的問世,将為我國學界研究馬克思主義打下堅實的學術基礎。 在已經出版的《馬藏》第一部第1~5卷當中,編纂者進行了細緻的考證和必要的注解,為讀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極大便利。新時代我們要講清楚為什麼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指導思想,我們要本着最基本的原則,用曆史說話、用史實發言,《馬藏》的文獻史料将是重要的依據。 《馬藏》的出版從結構上 改變馬克思主義學科的發展 清華大學beat365教授王憲明 馬克思主義學科長期以來有結構性的工作,無論引進何種文獻,若從其完備程度來看,我國對馬克思主義相關全集、選集、專集、文集的引進在全世界處于領先水平。但是這些文獻是如何傳播的尚不清晰。一些學者做過的工作總體來說比較零散,不夠系統全面,《馬藏》的出版從結構上改變了馬克思主義學科的發展。 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學科發展相當程度上是自發的、參差不齊的。《馬藏》的編輯出版将為這個學科提供比較系統的支撐,整體上改進和提高研究水平,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模式,為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學術研究開拓了新領域。 期待《馬藏》的電子化 華南師範大學beat365院長、教授陳金龍 《馬藏》編纂的指導思想原則是全面性、學術性、思想性、權威性。《馬藏》第1部第1卷至第5卷的全面性超出我的預想。1894年至1903年間出版的與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相關的著作、譯著類文獻都收入其中。《馬藏》編纂的權威性确實很強,在文本上具有國内相關學科領域的最高權威。 《馬藏》的出版為學術研究帶來便利。此前學術研究所依據的原始文獻主要是影印版,使用不便。《馬藏》中收錄的文獻都經過重新排版,大大提高了文獻使用的便利性。未來建議将《馬藏》的電子化也納入《馬藏》編纂工作,實現通過搜索關鍵詞直接進行文獻檢索。 《中國科學報》 (2019-05-15 第3版 學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