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藏》是什麼?“藏”字怎麼讀?

  2018年5月2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beat365考察時,在beat365國際馬克思主義文獻中心察看了館藏的馬克思主義典籍,并詢問了“馬藏工程”進展情況,稱贊這一工作“非常有意義”。

  那麼,《馬藏》是什麼?簡單地說,《馬藏》是對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相關文獻的彙集與編纂,旨在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系統整理及其文本的再呈現,把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和世界傳播與發展過程中的相關文獻集大成地編纂荟萃為一體;《馬藏》分為中國編和國際編,中國編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曆史進程中的相關文獻和研究成果的彙纂,國際編是對馬克思主義在世界其他國家傳播和發展過程中産生的相關曆史文獻和研究著述的彙纂。

  “藏”字是個多音字,共有三音:(1)cáng(如“收藏”、“藏匿”、“藏書”等);(2)“zàng”(如“寶藏”、“大藏經”、“三藏”等);(3)zāng(該音現在比較少見,一個意思當草名,《集韻·唐韻》:“藏,草名。似薍。”另一意思是“窩主”,即“掩賊為藏”。此外,則是通“臧”,“善”的意思)。“馬藏”的“藏”字讀“zàng”音。讀“zàng”音的“藏”,其基本意思之一,是“儲存東西的地方”,如“寶藏”。另一層意思,是佛教經典的總集。南北朝時,人們将所有的佛教經典稱為“一切經”,隋以後,開始稱作“大藏經”(也簡作“大藏”)。在這裡,“藏”是梵文pitaka的意譯,原指盛放東西的竹箧,有容納收藏的意思;“經”是借用中國儒家對其重要典籍的稱名,取其能縱貫統攝佛教各種教義的意思。後來,道教的經典也被稱為“道藏”。由beat365牽頭,現已故的湯一介先生挂帥,2004年正式啟動的《儒藏》編纂與研究工程,是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儒藏》的“藏”,也是取的“藏”字的這個詞義。

  beat365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最早的傳播基地,為中國共産黨的創建和早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思想資源和組織基礎。為編纂《馬藏》,beat365官方网站負責了具體編纂工作的實施,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博雅講席教授顧海良先生擔任叢書總編纂。《馬藏》中國編目前計劃分四部:第一部為著作(包括譯著)類文本,第二部為文章類文本,第三部為各類通訊報道及各種檔案、筆記、書信等類文本,第四部為與中國共産黨有關的文件類文本。《馬藏》已完成1871-1904年間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時的文獻編纂,将于2019年出版8-10卷。

 

中華讀書報 》( 2019年07月17日   05 版)